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96章 胜利的烦恼(1 / 2)

第596章 胜利的烦恼

忒尔共和国在这个时候漫天要价,可以看成协约集团内部矛盾的冰山一角。

不管是一直三心二意的罗利王国,还是突然变得积极的斯班王国,以及现在要清算历史的忒尔共和国,反映出来的最核心的问题,是在协约集团的内部,围绕着分配战争红利所产生的矛盾。

不过,这样的矛盾根本无法避免。

用郑江明的话来说,这是“胜利的烦恼”。

必须承认,郑江明难得的乐观了一回。

只是,白止战一直觉得,现在还没有到乐观的时候。

大战真的就要结束了吗?

显然,还远没有到说结束的时候。

不说别的,三个主要敌对国,即纽兰联邦、骆沙联邦与布兰王国,都还在奋战,没有一个被打败。

即便是洛克共和国,也不是那么太平,拖住了迢曼帝国百万大军。

狭夷皇国要稍微好一点,不过几千万狭夷人的吃喝问题,同样是压在帝国肩膀上的一负重担。

哪怕胜利唾手可得,跟已经取得胜利依然有本质的差别。

如同上次大战,到了最后几个月,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同盟集团已经是胜券在握,肯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结果在守望者海峡大海战之后,同盟集团不得不接受现实,跟梁夏帝国进行谈判。

要说的话,就算骆沙联邦与布兰王国已经战败,只要纽兰联邦还没有投降,就不能说已经取得了胜利。

跨洋远征,绝不是说着玩的事情。

在大战爆发前,帝国海军每年都在战略层面上,针对下一场全球战争,跟陆军进行联合兵棋推演。

前前后后的十多次推演,哪怕方法与过程不同,结果却如出一辙。

哪怕孤军奋战,帝国都能够在世界岛,以及世界岛的周边取得决定性胜利,但是在跨洋远征几乎都以失败收场。在后面几年的推演中,还加入了迢曼帝国的成分,也就是借道迢曼帝国,从夕落洋这边进军孤大陆,并开辟第二战线。只不过,推演结果没多大差别,远征依然以失败收场。

不是帝国军队不够厉害,而是跨洋远征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从东望洋这边出发,即便前期的行动一切顺利,获得了北马群岛与霍瓦依群岛等立足点,提供后勤保障的海运航线畅通无阻,投入150万到300万大军远征纽兰本土,也要动用大约2000艘万吨级货轮,安排上千艘护航战舰,并且在沿途岛屿上部署数千架执行反潜任务的巡逻机。

为了驾驭这些舰船,守卫航线沿途的军事据点,还要投入大约100万兵力。

此外,能否用300万大军征服拥有近2亿人口,本土面积超过800万平方千米,横跨整个北孤大陆的纽兰联邦,依然存在很大的疑问。真要说的话,这也是在推演期间争论最大的问题之一。

按海军的观点,陆军提出的远征行动,实在是太乐观了。

就算让能力最强的将领去指挥远征纽兰联邦的作战行动,这点兵力也不够。

其实,陆军并不是盲目乐观。

在最后几次推演中,陆军对作战方案做了调整,150万到300万,只是攻占纽兰联邦西海岸所需要的兵力。在向东推进,进入了北孤大陆腹地,也就是翻过落基山脉之后,还要增加数倍的兵力。

如果以军事占领为目的,需要的兵力很可能会超过1000万。

在此,陆军提到了一个关键因素。

纽兰联邦是全世界唯一不禁枪的大国,民间拥有的枪支,不但远远超过了军队,还占全球枪械总量的一半。

要说的话,纽兰联邦差不多就是全民皆兵。

当然,至少具备全民皆兵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