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丁田的古代生活第368节(2 / 2)


  但是丁田的宗亲之爵,的确是辅国将军。

  丁二叔丁三叔不知道这里头的区分,反正“将军”二字倒是知道是什么意思。

  “可是……?”两个人还不想让丁田去冒险。

  大哥家就剩下这一根独苗苗了,可不能有所差错。

  “我一个将军,临阵退缩,还当什么将军?”丁田板着脸,端出他那为数不多的官威:“何况,如果我退了,丁家村怎么办?就算你们拼命为我杀出一条血路,我这不战而退的将军,回到京中,也得被枭首示众!”

  他说得严重,吓的丁二叔跟丁三叔大气都不敢喘了!

  “所以,二叔,三叔,现在要靠你们帮我,我不能做一个临战脱逃的将军。”丁田握住俩人粗糙的大掌:“好吗?”

  “好!”

  “好,叔帮你,叔帮你!”

  “还有我们。”老里长推开门进来了,他身后跟着村长。

  “我让丁巳他们去前面应战了。”丁巳就是村长家的大儿子,老里长的大孙子。

  成亲刚三年,已经生了一个儿子。

  算起来,老里长家是四代同堂了,这在古代是一种福气的象征。

  但是现在,他们都来了,身后还有几个丁田带来的人,侍女的脸上有些惊慌失措,但是更多的是坚毅的眼神。

  作为丁田贴身的大丫鬟,王小雅跟马小花穿戴的很简单,没有广袖长裙,而是换了一身短打扮,但是以前头上只带着一些绒花或者丝绸头带捆绑的发辫,现在却高高地挽起,上面插着两支,特别长的金簪子。

  这种簪子异常锋利,如果事有不可为,她们俩决定用簪子划破脖颈,自杀殉主,也不要受蛮子的凌辱。

  丁田看了看他们,笑了:“好,那听我说,我们先去看看来了多少人,不过在走之前,请老里长将村里的老人和孩子,暂时集中起来,妇人们都跟在身边,家里的东西什么的,都不要打包,只带够粮食,和厚实的衣服被褥即可!”

  古代不便利,人走到哪儿,都得有吃的才行。

  加上东北这边气温低,现在又是年关时节,家家户户都有不少吃的,甚至是肉食,新的衣服,干净的被褥。

  这些都要带走,那些人没有吃的能坚持多久?

  丁田想的就是这一招,有点釜底抽薪的意思。

  众人应声:“好!”

  丁田又吩咐了几句,众人便各自散去,开始行动。

  王小雅最具统筹能力,便跟村长媳妇一起,让女眷们扶老携幼,背着被褥,驮着吃食聚到一起;老里长则是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毕竟老里长的威信在丁家村是除却丁田之外最高的,而丁田每次回来,都会亲自提着东西去看老里长。

  丁田如此捧着老里长,丁家二叔跟三叔更是村长的铁杆支持者,所以丁家村从贫寒到富裕,过度的很平稳,没有发生什么乱子。

  只是没想到,会发生战乱。

  丁田带着人赶到村口的时候,村口已经发生了一次交战。

  骑兵要想攻城,那纯粹是痴人说梦。

  丁家村不是城堡,没有高高的城墙,但是有防御工事,不高,但是足够战马望而却步。

  两米以上的围墙,战马跳不过来。

  何况围墙前面是壕沟,很深的壕沟,起码一米以上的深度,一米以上的宽度,让围墙的实际高度达到了三米。

  所以他们只能攻击大门。

  可是丁家村的大门可不是那么好打破的,那是用三五层木板合订起来的门板,每次开启都得七八个壮汉努力,平时大家进出只走那门中门,也就是在大门上开启来的小门。

  现在那小门已经被封死了,后头是更粗的顶门杠子。

  这玩意儿大力士来了也顶不开。

  不过外面的人也很聪明,他们用刀掘土,企图填平那壕沟,只要填平了壕沟,再往上填土,垫起来一块斜坡,这帮人就能骑马冲进来。

  别看跳不过来,但是从两米的高度往下跳,他们还是敢的,大不了损失一匹马,他们还有备用的马匹,只要能攻进这个村庄,粮食,布匹,女人,应有尽有!

  所以这帮人是红了眼睛的填土,可怜游牧民族,根本没有铁锹这玩意儿。

  但是他们的疯狂也吓到了守卫村庄的人。

  “这帮人恐怕不肯退去。”丁村长看着这些人的眼神,就知道,要是他们进来了,恐怕丁家村就完了。

  “刚才已经打了一场,幸好田哥带来的人反应迅速,我们拼死关上了大门。”丁巳过来,身上有些狼狈,还有一些血迹,但是整个人像是一杆标枪,眼神都带着凶狠的狼性。

  “我们的人可有伤亡?”丁田问他。

  “没有死亡,但是有十几个受了伤,都已经撤下去包扎了。”丁巳咽了咽口水:“我们还有两百多人。”

  这两百多人,并非训练有素的士兵,只是一群侍卫和庄稼汉的组合,战斗力……不提也罢。

  就算是想一命换一命,那对面那么多人,也换不了几个。

  “受伤的人,重伤的往祠堂那边去,轻伤的换在后头。”丁田看到外面那些面目狰狞的蛮族人,知道这要是冲进来,他们挡不住几次攻击的,于是想了想,吩咐人:“让老弱妇孺,都去祠堂那里躲避。”

  “祠堂?”众人没想到,丁田会吩咐人去祠堂。

  虽然说祠堂是全村人的,但是谁不知道,祠堂是丁田一手建起来的?

  丁田坚定的点头:“对,都躲去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