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王爷,好巧第10节(2 / 2)


  而她刚刚却拿来当拐拄地?

  孟婉眼瞪得如铜铃大小,先前才闪过的那些绮丽心思瞬间便抛至九霄云外,眼前再没有什么神姿峰颍的公子,只有索命的阎罗大王!

  然而这噩梦至此并没有告一段落,因为就在孟婉悚然失神之际,李元祯另只手轻轻转动了下节杖的一端,那棍子霎时分成两部分,短的一端贴着孟婉的脖颈抽出,寒芒闪现,竟是一把刃锋陵劲的棍剑!

  这委实让人意想不到的一幕,骇得孟婉整个身子向后仰去,却因有伤撑不住脚,而直接摔倒。

  李元祯可没有半分怜香惜玉的心思,甩着那剑在她眼前挽了个漂亮的剑花,口中颇有节奏地道:“刚刚仅是其罪一。其罪二,非本王贴身侍卫,携兵器入牙帐者,死罪。”

  伴着这话的最后两个字,李元祯站起,手中棍剑不偏不倚的架在了孟婉的脖颈上。

  冰凉的寒铁贴着肉皮儿,再深半寸便可见红。

  这一切来得猝不及防,比“惊惧”更先到的情绪是“懵怔”,那剑已架到脖颈旁两息功夫了,孟婉才后知后觉的感受到那丝凉意。

  脖颈乃经络交汇之处,易敏易感,那股寒铁带来的冷意很快顺着她的奇经八脉,通往四肢百骸……

  “你可想清楚了,到底要讨个什么赏?”李元祯的声音低沉带着重量,从孟婉的头顶压下来。

  “饶、饶命……”她哆哆嗦嗦的启口,此时除了苟活已无二愿:“求王爷饶命……”

  “不求其它了?”

  “不、不、不敢了。”

  李元祯若有似无的颦眉,“是不敢,还是当真没有了?”

  “没、没了!”孟婉坚定如铁。

  那把冰凉的剑终于自她脖颈移开,李元祯将剑收回节杖内,面沉如水的转身回了宝座。他信手取过案上的折子看着,岁月静好,仿佛先前这帐内不曾有过刀光剑影。

  他不发话孟婉自不敢离开,规规矩矩的跪好,直待李元祯将手中折子全看完了,才掀了掀眼皮看她,疑惑道:“既讨完了赏,怎的还留在这儿?”

  他往左右瞟了瞟,调侃道:“是喜欢本王的帐子暖?”

  “不敢,不敢……属下告退。”孟婉磕了个头,这才躞蹀着步子退了下去。

  奈何她杖伤未愈,步履艰难,这一小段路跌了两次,每次都换来李元祯的侧目,以一种难以琢磨的眼神望着她。

  之前拦她的两个执戟郎依旧守在门前,此时再看他二人,孟婉只恨自己先前不听好人劝!若那时打道回去了,哪还有后来这一遭险?

  她用力吸了一口帐外的新鲜空气,暗暗庆幸最终还是凭借自己的机智化险为夷。

  只是回了帐子后,她趴在床上算了算,这一趟似乎是白跑了……

  第12章 木函 不能碰!不能碰!

  养伤的日子很是难熬,孟婉除了每日要想尽办法避开旁人视线自行涂药外,还得被灌下各种苦涩难咽的汤药。

  不过也有值得开心的事,那就是她既不用随着新兵晨训,也不必去灶间干活。整日避世一般躲在这间帐子里,睡不好,却也累不着。

  这日医士又送了药来,见她已恢复了七七八八,便道:“其实你也不必整日在帐内呆着,偶尔可以出去活动活动腿脚。”

  听到自己终于可以外出走动了,孟婉极为开心,当即将剩下的小半碗药一口气干了,然后站起,“那医士,我送您吧!”

  通过这些日子的相处,她与这个比她大不了几岁的年轻医士已算相熟。

  医士笑着点头,背上药箱同她一并出了帐子。

  从此处往药局去,要路过中军大帐,临近时孟婉下意识的往门处瞥了一眼,恰巧看见有人在门外等通传。青布袍红织带,这是皂隶公差的打扮。

  “咦,官府的人来这儿做什么?”她微微纳罕,侧头看着那人。

  医士也扫了眼,“府衙的杂役罢了,想是益州刺史有信要给王爷。”

  二人边走边说,声量不高不低,却引来那公差的注意,他扭头往孟婉的方向瞧。甫一看清那人的正脸,孟婉登时傻眼,兔子似地一下窜至医士的右侧!

  借他的身型和药箱遮挡,她架起他的一侧胳膊连拉带推,迫使他加快了步子!

  孟婉怎么也没想到,在军营里居然还能撞见熟面孔!

  刚刚那人,正是押送孟家人到西乡来的那个公差,若被他撞见,孟婉也不确定自己能否被认出来。

  远离中军大帐后,他们停了下来,医士甩了甩被孟婉扯了一路的袖管,不解她先前的出格举动,凝眉看着她,似在等一个合理的解释。

  孟婉则弯腰喘了半晌,直起身子时挤出个笑脸儿来:“我就是突然想练练腿脚……那个,就送医士到这吧,旁边就是伙房了,我想去看看周叔他们。”她的手指着与药局和牙帐皆不相同的方向。

  医士也不多言,点头笑笑,就此与她分道扬镳。

  孟婉是当真往伙房去了,医士却只佯装往药局方向走了几步,见孟婉的身影消失在转角处后,他便原路折回,去往中军大帐。

  王爷交待过,若发现这姓孟的新兵有任何不对劲儿的地方,务必及时禀报。而刚刚,他虽竭力掩饰,可显然与那刺史府的杂役认识,且有着需要避嫌的关系。

  医士如实将先前发生的小插曲禀告给李元祯,李元祯平静的听完,命他退下,之后目光久久地落在手中一封赤红描金的邀贴上。

  这是益州刺史蔡尧棠刚刚命人送过来的,虽则此次邀宴借的是赏梅之名,可字里行间却流露出对一场大战骤然消弭的庆幸之感,甚至还提到了那个歪打正着破了敌军暗号的小子,称他为“小英雄”。

  李元祯倏地将那封邀贴掷到面前的案上,眼向身侧一乜:“你怎么看?”

  陆铭剑眉微颦,略思量了思量,便将心中所想如实道来:“这蔡刺史是太子一党,这些年虽不敢明来,暗地里却没少帮着贵妃和太子给王爷下绊。如今贵妃被斩太子被废,他便急于向王爷靠拢,属下觉得此人未必可靠。”

  “本王指的不是这个。”

  李元祯轻阖上双眼,伸手在眉间捏了捏,“蛮人突然将压境的二十余万大军撤离,如此大的动静,蔡尧棠知晓并不稀奇。可姓孟的小子无意中破了蛮人暗号之事,即便在军中知晓的人也没几个,他又是如何这么快知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