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第479节(1 / 2)





  他本来想学楚王启自尽,但李牧派人问他要不要和家人见一面。

  项燕叹了口气。就算他想随楚王启而去,也还是要再见家人一面再说。

  现在的项燕没有朱襄原本历史中项燕那么洒脱。

  原本历史中的项燕虽然自己在军中,但他的家人族人都被安排妥当,所以他可以放心殉楚。

  但现在的项燕,族人早早被秦人掠去,剩余家人也在项城城破的时候被俘虏。他实在是放心不下。

  李牧给他递了台阶,他便降了。

  不过项燕已经心死。他只是暂时活着。等他确认了家人和族人的安全后,与家人和族人告别后,还是会随楚王启而去。

  即使他和楚王启或许没多少君臣名分,大部分时候都在针锋相对。

  李牧也知道项燕不会为他所用,只是找个由头让他晚点死而已。

  先殉一个楚王,又殉一个楚将,楚人可能就会对楚国又萌生过多感情,让秦国不好治理这一片土地了。

  何况楚王启大概也不是很希望项燕去陪他。

  楚国反抗的势头随着项燕投降彻底结束。楚国宗室和楚国大部分卿大夫都被押送去了咸阳城,等待秦王政的处置。咸阳学宫诸多学子背着包袱来到楚国为吏,教导楚人学习秦律。

  楚国宗室和卿大夫一离开,大部分田地都归于秦国。秦王政奖赏完此战有功的秦军后,还剩下小部分土地,按照秦律分给当地楚人耕种。

  楚国庶人没想到秦国不仅没有没收他们可怜的为数不多的自耕田,还给他们分田,对楚国的想念立刻减少。

  朱襄回到楚国的时候,已经可以开展春耕了。

  然后,朱襄头疼的事应验——今年又出现极端气候。

  今年的冬天特别漫长,一直到了四月都还有寒冻,房陵(今湖北)一线都普降大雪。

  这别说春苗了,连人都冻死不知道多少。

  正好楚国各地传唱“楚人这样对待春申君和楚王启,一定会有天灾报应”的歌谣,这下子楚人认为他们真遭遇报应了。

  楚国文化与中原文化不同,在七国中最重鬼神和巫术。

  楚人见到鬼神真的惩罚他们,一个个惶恐不安,完全不敢去救灾和自救,只知道磕头求老天开眼。甚至有人自埋或者埋家中小孩于雪中,给鬼神送祭品。

  朱襄忙于救灾,迷信的楚人不仅不配合,还给他添乱。李牧都劝他别干了,让这群楚人自生自灭吧。

  不自救者,不需救。

  朱襄叹了口气,让李牧派人搭建了一个高高的祭坛,上祭坛做法。

  对于迷信的平民,只能用迷信攻之。他之前在云梦泽做了一次伐山破庙,现在再来一次。

  朱襄先做法质问老天,说要斩祸害楚人的鬼神,然后带兵去拔除各地淫祠。

  每次天灾,各种千奇百怪的小宗教团体就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骗钱的骗命的层出不穷。还有不少盗匪打着鬼神的名号敛财抓丁掳掠妇人,占山结寨为王。

  朱襄再次亲自领兵,山中也好,水中也好,把这些盗匪一一揪出来砍头,说这是在杀祸神的“降灵”。

  李牧本想代替,被朱襄拒绝。

  “我在民间有过讨伐鬼神的名号,所以由我去做,他们士气才最低。”朱襄道,“我替你剿匪,你替我抚民。我俩都去剿匪了,谁抚民?”

  李牧无奈,只得暂时卸下武将身份,与朱襄交换官职。朱襄跑遍江淮平原,讨伐打着鬼神旗号的匪患时,他就负责楚地的救灾和春耕补种工作。

  李牧有治理一国之能,换个身份干活也很利索。蔺贽写信来笑话李牧,说李牧这是暂代楚国令尹,也算是当了一次相国了。

  李牧回信鄙视之。

  寒冻灾害是全国范围内的,秦地也有遭灾。

  不过秦地本来就偏北,应对寒冻灾害的经验比已经温暖了很多年的江淮平原丰富许多,再加上没有鬼神之说蛊惑平民,救灾补种都很积极,所以受灾情况比楚人好一些。

  再者秦国去年丰收了一次,大部分秦人家中有较多余粮,棉布又已经普及,所以他们冻死饿死的人,比南边的楚人还稍少一些,给秦王政减少了一些压力。

  其他五国之地也丰收了一次,勉强能够自给自足。南秦的粮和布,就只需要供应楚地了。

  秦国君臣在刚天下一统时,就感到了头疼。

  原本许多秦国大臣在秦国天下一统后踌躇满志,纷纷上书秦王继续南征北伐,建立不世之功。

  他们还有许多新奇想法,比如让秦王在各地修行宫修驰道之类,大兴土木,彰显秦国威严。

  都没有仗打了,这可不该浪起来?

  秦王政把这些人的上书一一压下。

  待开春寒冻灾害时,寒流不仅冻死了农人地里的苗,也冻死了秦国朝堂那颗浮躁的心。

  他们终于冷静下来。

  此时秦王政才将朱襄请求休养生息的上书递给他们传阅。

  朱襄根据历史经验,在上书中写了秦国统一天下,幅员突然辽阔后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打天下很不容易,治理天下更是困难。秦国的“统一”,现在才走了第一步。

  “诸卿,共勉。”秦王政深深地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