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皇后每天逼朕营业第134节(1 / 2)





  谢景元不高兴道:“难道你觉得我很傻?这回也太顺利了。”

  柳文渊笑起来:“你别管他是不是有诈,你是不是得了小半个大雍朝?”

  谢景元也笑起来:“真的,我感觉跟做梦一样,从来没想到我能有这么大的地盘。我最开始的梦想就是吃好喝好玩好,什么天下大事,什么忠君爱国,跟我屁关系都没有。没想到有一天我居然赶鸭子上架,管这么多事儿。”

  柳文渊瞥他一眼:“怎么,谢将军不喜欢这种大权在握的感觉?”

  谢景元哈哈笑起来:“喜欢啊,谁不喜欢啊。说起来我真的要感谢你妹妹,当初要不是她逼着我上进,我现在还是个六品小官呢。”

  柳文渊呵呵两声:“你现在不也是个从三品而已。”

  谢景元不再跟他开玩笑:“你再帮我想一想,咱们哪里还有漏洞没补上。”

  柳文渊收起笑容道:“漏洞多着呢,人丁稀少,有些人口服心不服,还有人没多少功劳就开始想要封赏,还有人觉得你任人唯亲。”

  谢景元点点头道:“这些我都知道,但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咱们这里有,朝廷也有,晋王也有。我现在担心的就是咱们身边的人。”

  柳文渊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你是担心有人……”

  谢景元嗯一声:“姜大人之前从来不跟我们来往,姜太太也极少到我家里来,他是怎么知道平安的身世的?是谁告诉他的?五郎查了这么久还没查出来。”

  柳文渊低声道:“我问过姜大人,他说是有人故意给他送了消息,他也不知道是谁。”

  谢景元冷笑一声:“这内奸若不找出来,将来早晚要坏事。你把你们家的人捋一遍,看看有没有谁在外管不住嘴的。”

  柳文渊点头:“平安的身世只有祖父祖母知道,连我爹都不知道。”

  谢景元忽然笑一声:“我也开始杞人忧天起来,想那么多干什么。现在地方大了,管起来更难。我这边有个差事交给你。”

  柳文渊放下茶盏:“请将军吩咐。”

  自从谢景元搬到镐京城,柳文渊就时常这样正经地跟他说话,谢景元继续:“你去把东边跑一趟,各个省府,还有一些比较大的州府都仔细看一看,有不服的,立刻斩杀。各地的人丁数、田亩数都要有个大致的了解,你亲自去看,不要听那些人跟你瞎胡扯。”

  柳文渊点头:“我知道了。”

  谢景元叹口气:“子孝,想把一个地方治理好,光指望官员,早晚完蛋。大家大族出来的官员想的是光耀门楣,小门小户出来的官员想的是升官发财。镐京城这些人有我看着,还时常背地里折腾小动作,外地的那些人,怕是更无法无天。”

  柳文渊笑一声:“你这是指着和尚骂秃子,我也想着光耀门楣呢。”

  谢景元笑一声:“你不贪财不好色,就图名声,这种好打发。”

  柳文渊继续笑道:“你说我沽名钓誉就是了。”

  谢景元呸一声:“难道你不是沽名钓誉?”

  郎舅两个斗了几句嘴后,柳文渊离开谢家。

  请了一场宴席,谢景元在整个北方官场上的名望又增加了几分。虽然他依旧以正三品的品级自居,但那些比他级别高的官员哪个也不敢真的在他面前龇牙。

  谢景元牢记着军权里出政权的道理,军务这一块他从未放松,几大得力干将都是他提拔上来的,指东不打西。

  得了这么大一块地盘,谢景元不忙着跟朝廷和晋王打架,他在南北两面都布上重兵把守,开始一门心思发展民生。

  就在谢景元这里按兵不动的时候,秦孟仁又开始动手了。

  当年秋天,白敬朝领兵十万攻打晋王,晋王亲自领兵驻守江边。白敬朝久攻不破,双方僵持下来。

  孙太后为防止谢景元趁机南下,一方面切断了南北贸易,一方面派出孙侯爷亲自驻守北面。

  袁将军等人觉得这都是大好的机会,劝谢景元趁机南下,与晋王南北夹击朝廷,然而,一向胆子大的谢景元这次却力排众议没有动一兵一卒,只命人加强各处防守。

  屯兵边境的孙侯爷没等到谢景元,一口老血闷在喉咙里,上不来也下不去。他这边一个屁都没放出来,东南面的白敬朝正打得轰轰烈烈。

  白敬朝虽然用兵变化莫测,东南也不是没有名将。久攻不下后,白敬朝暂缓进攻的脚步。

  没过多久,谣言四起,白敬朝声称晋王不足为虑,他所畏惧者为东南名将赵破军,此人世代驻守江南,陆战、水战都十分精通,在东南十分有名气。

  这言论一出,晋王动了心思,立刻派赵破军反击白敬朝,果然,白敬朝一连失去两座城,晋王大喜,命赵破军一鼓作气,务必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赤贫小子打死。

  赵破军给晋王回复,再追下去风险太大,不可贸然深入。

  晋王眼见着谢景元得了北面小半的江山,白敬朝又害得他丢了大脸,一咬牙,命令赵破军继续打下去。

  果然如赵破军所料,本来还在前面跟他鏖战的白敬朝,不知何时已经如鬼魅一般抄到了他的后方,不仅切断了他的粮道,而且直奔晋王的小都城。

  赵破军想要掉头营救晋王,然而秦孟仁派的第二路军到了,白敬朝兵分两路,一路与援军一起直接将赵破军包了饺子,另一路继续攻打晋王的小都城,直接将晋王逼迫的后退了上百里。

  晋王不仅痛失一名大将,还折损了大量的兵马,丢了近半的地盘,悔恨自己没有听信赵将军良言劝谏,阵前吐一口血后晕倒,被人抬回都城。

  消息传到京城,孙太后笑着连说了三声好:“白将军不愧是百年难遇的良将之才,大雍有白将军,有诸位爱卿,何愁江山不平。”

  然而旁边的秦孟仁的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

  等大臣们退散,孙太后留下了秦孟仁:“秦大人何故面色不善,白将军收服了大半江南,这等喜讯,秦大人不高兴吗?”

  秦孟仁给了个笑容:“娘娘敢用新人,白将军给了娘娘最好的回报,这是大雍的福气,是娘娘的福气。”

  孙太后十分高兴,从她掌权以来,从来没有这回这样痛快过:“也是你眼光好,在无数将士中间发现了他,不然哀家哪里知道有这么个人,秦大人的功劳,哀家都记在心里。”

  秦孟仁心里却隐隐有了一丝不安,见四周无人,他对孙太后道:“娘娘,我们的诱敌深入之计失败了。”

  孙太后点了点头:“无妨,不管是东南还是西北,能收服一块是一块。北边这次没动手,要么是想做黄雀,要么是不敢放手一搏。不管怎么样,现在的局势对我们是有利的。”

  秦孟仁嗯一声:“这回让天下人看到了娘娘的本事,以后再也不会有人对娘娘说三道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