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3节(2 / 2)


  反倒是谢荣,看大姑子那伤心的模样,还把郁桂舟临走前交代她的话说了出来“大姐只管安心在家里待着,相公走时交代过我,说郁家这里你和二姐只管住下去,咱们家里目前还能养得起,若是有那不好做的,待相公回来,咱们一起商量商量,一家同心,其利断金不是”

  郁桑总算插了一句“大嫂,是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还一家同心,其利断金”庞氏被郁桂舟临走时还想插手姐姐们的事气得一乐“感情又把我说的话当耳旁风了,一个男子汉整日的操心这里里外外的,真是……”

  谢荣小心的看着庞氏的表情,见她不像生气的模样,大着胆子把后头的话一并说了出来“祖母,相公还说,在这种大事上,他作为家里的男丁自然有权利得知来龙去脉,帮着把事儿给了了”

  “他还…”

  “好了,舟哥儿说得对”郁老祖打断了庞氏的话,肯定的点了点头“无论是兄弟齐心,还是一家同心,郁家人都要拧成一股绳子才是,那些家里的小事自然不必提及,但这关乎着舟哥儿两个姐姐的终身大事,有什么不能说的?”

  郁老祖平日里极少开口,通常都是带着郁当家在外头转悠,但他一开口,一家之主的威严就扑面而来,丁氏最是悚这个寡言的公公,心里头那点想法一下就被吓没了。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了大地,还在沉眠中的学子们渐渐苏醒,一阵儿凉风吹过,直把人冻得一个激灵,脑子里的瞌睡刹那就跑了个精光。

  同时,一队士卒敲锣打鼓的经过,边敲边高声大喊“起来了,都起来了,给你们两刻钟……”

  两刻钟的声音飘荡得很远。

  清醒的学子们慌乱的理了理衣摆,往茅房冲过去,郁桂舟也在这杂乱声里被吵醒,眼眸在几缕迷惘后就清明了起来,昨日把他当做不够努力、不够勤奋的其中两人路过时还敲了敲他的号房门边“快快,小兄弟,要开考了”

  “兄台先行,在下待会就来”郁桂舟没同他们一般去抢茅房,反而把带来的清水倒了些出来,扯下了一截布条沾着清水在脸上拍了拍,又吃了些干粮,等肚里有几分饱后,这才去了茅房。

  等他回来后,考试的铜锣声恰恰响起。

  今日的试卷一共是两张,也是考试的重头戏,其中一卷,名为墨义,从经书中编出许多问题,让学子们用书中原文回答,而另一卷则为策论,考的就是学子临场撰文的能力,若是回答得让考官满意,其他试卷也不算太差,十有八九都能留下个名头。

  而这两卷对本次下场的学子们来说,都有些为难。

  首先是墨义,看似简单,好似与第一场一般,考的是对四书五经的倒背如流,虽然事实上也差不多如此,但魏国分典、儒两派,经书里的问题到底是出自典派还是儒派,除非对两派经义都有所涉猎,否则越是偏向某一派,越是难以回答那是出自何句。

  其次是策论,学子们在撰文时通常浓到情处挥手洒墨,把自己最根本的问题暴露出来,那么问题又来了,你的字里行间里到底充斥着哪一派呢?

  郁桂舟根本不用抬头,就知道无数学子陷在了困境里,对他来说,墨义一卷倒还没有难处,郁家的书房里,那些四书五经上的注解通常都盖全了两派主流,他又不偏颇谁,还时常看两方在字里行间里争锋相对的,看得津津有味。

  他为难的是策论应该用何种叙述方法写出来,在不得罪两派的时候又能让人眼前一亮,从诸位学子里脱颖而出……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郁桂舟:抬头撑着下巴,思考思考再思考。

  学子们:望天望天再望天。

  魏君,你是不想选拔人才了吗,你不知道人才在没长大前,还是个需要呵护的宝宝吗?

  泪流满面!

  第61章 古代穷小子之↑人来

  事已至此, 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郁桂舟把策论一卷放在边上,抽出墨义一卷展开, 细细的读了起来, 这张试卷里的问题其实并不难,都是一些典派和儒派惯常的经义,若是对两家注解有了解的人,应该大都能知道是出自何句,除开一些繁复的有争议的问题,泰半问题对通读四书五经的学子们并不难。

  高台上,姚、张二人把下方学子们的反应看着眼里, 虽然有不少学子愁眉不展的, 但还是有一些学子在过了最初的为难后,开始做起了题。

  “姚大人管辖的渝州府果然是读书人的圣地,也是, 有清河大儒坐镇一方, 这渝州境内遍地书学, 学子们也比他地更加出色”张大人赞赏道。

  姚大人虽然走典派路子,但同时也是本地父母官, 自己管辖的地方,学子们越是初中,文风越是浓厚,对他这个府尹来说,也是一项了不得的功绩, 难得见这姓张的说话不带着话中话,姚大人也少了跟他斗上一斗的心,嘴上客气了两句“张大人说笑了,渝州乃大魏的一偶,若说文风最鼎盛的地方,当数我大魏上淮才是,皇城脚下,天子门生,各家大儒坐镇,岂是我等这小地方可比的”

  张大人负手而立,遥遥望着正奋力疾驰的学子们,嗤了一句“本官只是实话实话罢了,姚大人不必谦虚,若是姚大人觉得自个管辖这地的确不出众,那本官也无话可说”

  “你……”

  姚大人气结,他就说这姓张的怎么突然变好了,不再争锋相对了呢,原来在这儿等着呢?

  真是…太奸诈了!

  “两位大人,两位大人”

  眼瞅着两位主考又要开始以来我往了,从属的官员们都下意识退开几步,心里暗自叫苦。

  正在这时,从门外走进一名穿着官服的中年男子,方正脸,八字眉,他在一众下属考官的期盼下大步走了进来,立在姚、张二人面前“两位大人,帖经试卷已封,两位大人可以批阅了”

  被他横插一手,姚、张二位大人果然不负众望的停了下来。姚大人笑道“是刘大人啊”

  刘知,渝州主薄,算得上是渝州府尹姚大人座下二把手,一般来说,在当地官员中,一把手和二把手之间总会风云诡异的,因为一把手是朝堂任命,是有期限的,二把手是从当地官员混上来的,且在当地经营的年头肯定比一把手长,自身的势力比一个朝堂初初派来的一把手强得多,除了官阶以外,二把手在当地更是能呼风唤雨一些。

  只是在姚大人和刘大人之间,却十分平和,算得上主次分明,刘主薄在姚大人面前一向恭敬有加,丝毫不敢造次。

  这其中,姚大人师从的那位清河大儒分量实在是重。有他坐镇渝州府境内,刘大人就算有那个心也没那个胆,凭他一个刘家,在清河大儒众多学子面前,委实不够看,身在官场,官有官道,谁都知道退一步海阔天高的道理。

  “正是下官”刘大人半低着头,落后几步站着。

  “来,刘大人”姚大人朝他说道“进前来看看这下边的一众学子,刘大人认为今年的头名是哪个?”

  刘大人却是进前了,只摇头“下官可不敢妄言这些”

  “院试里,今年呼声最高的有三位,来自峨山书院的白晖,府学里的顾生,桓县的施越东,两位大人不妨猜一猜”姚大人手指点了几个方向,侧头对刘主薄笑道“听闻那施家的小子就快要成为大人的亲眷了?可真是可喜可贺啊,倒是比本官动作快了一步,可惜了”

  姚大人说完,还遗憾似的摇了摇头。

  “大人说笑了,谁不知道大人早已有了看中的人?”刘主薄没理会姚大人的打趣,在姚大人手指的其中一个方向看了看,道“也算不得亲眷,是我隔房堂妹婆家的一个小姑娘罢了”

  若是让他挑选,他未必会挑施家那半大小子,在今年整个考场,年纪最小的就属这位施越东,听闻学文十分出众,长得又眉清目秀的,这样的人本也是一良配,奈何这小子在人事情故方面颇有欠缺,身上带着年轻人独有的固执,非是能让他纳入旗下的上佳人选。

  据堂妹传回的消息,那张家搭上施家,也并非为了别的,恰恰是看中了施越东这点,知礼进退,一心放在书上,没有那杂七杂八的心思,这才搭着关系把女儿嫁过去。

  正在这时,张大人却饶有兴趣的笑了起来“姚大人真不愧是当地父母官,连属下堂妹婆家的事都了如指掌,下官真是佩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