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兰亭序杀局:天刑劫第26节(2 / 2)


  数日前,按照李恪的计划,苏锦瑟派人把杨秉均骗到了平康坊的一家青楼,接着孙伯元带着孙朴等人及李恪的亲兵进入青楼,故意虚张声势闹出动静,迫使杨秉均夺路而逃并持刀拒捕,然后轻而易举地干掉了他。随后,李恪便将杨秉均的尸体交给朝廷,并禀报李世民,称杨秉均在拒捕时被手下不小心格杀了。

  虽因没抓到活口而感到遗憾,但李世民还是嘉奖了李恪。很快,李世民便下旨,命刑部将关押许久却一直拒不交代的姚兴正法,并将杨秉均和姚兴的首级同时挂在了皇城的朱雀门前示众。

  随着二人的伏法,震惊朝野的甘棠驿血案总算告一段落。

  然而,该案主犯、冥藏舵主王弘义至今仍逍遥法外,还是让李世民颇为不快。此外,萧君默、辩才等人又屡屡逃脱玄甲卫的追捕,朝廷对天刑盟的追查也一直未能取得进展,所有这些更是让李世民郁闷不已。

  “恪儿,你说说,以你的判断,冥藏眼下是否还在长安?”李世民头也不回地问。

  李恪一怔。他当然知道冥藏肯定在长安,因为此人正与李泰联手,但这件事是他和李泰之间的秘密,自然不能告诉李世民。“回父皇,关于冥藏这个人,儿臣尚未掌握与他有关的任何线索,故而……故而不敢妄论。”

  李世民冷哼了一声,也不知是对李恪的回答不满意,还是在表达对冥藏的厌恶之情。他俯视着脚下这座繁华富庶的帝京,眺望着远处街市熙来攘往的人群,自语般道:“要朕说,这家伙肯定还在长安。他像是一条毒蛇,就藏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正咝咝地吐着舌芯,随时准备蹿出来咬朕一口。可恨的是,这条蛇明明就在朕的眼皮底下,可朕却看不见它,而满朝文武、衮衮诸公,也没人有本事抓住它,朕每思及此,都备感无奈啊!”

  皇帝的话说到最后,明显已经是在责备了。

  李恪、李世勣、赵德全等人闻言,立刻哗哗啦啦地跪伏在地,脸上皆是惶恐之色。

  “父皇,都怪儿臣无能,未能替君父分忧。”李恪伏在地上道。

  其实他这话也不全是违心之语,因为向父皇隐瞒真相的确让他心生愧疚。李恪现在只希望能尽快扳倒太子,到时候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对付李泰和冥藏了。他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必亲手把冥藏抓到父皇面前。

  “这事不能怪你,你不必自责。”李世民淡淡道,“杨秉均和姚兴不都是你抓的吗?你已经尽力了。”

  “谢父皇!”

  李世民看着他,忽然道:“对了,你回京也有些时日了,一个堂堂亲王总是无官无职也不像话,朕也许该赏你个官职了。”

  李恪心中一喜,这显然是最近的表现博得了父皇的赏识。他抑制着喜色:“儿臣只想为朝廷做事,为父皇分忧,至于有没有官职,儿臣并未放在心上……”

  “你也不必推辞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要做事也得有个职位嘛。”李世民沉吟了一下,对赵德全道,“德全,传朕口谕,命中书省拟旨,即日拜吴王为左武候大将军。”

  “老奴领旨。”赵德全笑眯眯的,也替李恪感到高兴。

  “谢父皇隆恩!”李恪赶紧伏地磕了三个头。

  左武候大将军是正三品,专掌皇宫宿卫及京城昼夜巡查等职,并在帝驾出幸、畋猎时负有警戒、扈从之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务。李世民的这项任命,已经充分表明了他对李恪的器重和信任,自然是令李恪喜出望外。

  这边厢李恪喜上心头,那边厢的李世勣却是愁容满面。

  身为玄甲卫大将军,皇帝方才那番指责首先便是针对他的,所以他责无旁贷、不容推脱。其实刚才他就想主动请罪了,只是一直插不上话,现在终于找了个空当,赶紧道:“陛下,迟迟未能破获天刑盟、抓获冥藏,是臣的罪责,臣甘愿领罪。”

  “说到你,朕倒是想恭喜你一下。”李世民回头瞥了他一眼,眼底满是嘲讽。

  李世勣越发惶恐,知道皇帝接下来肯定是要说萧君默了,所以一点都不敢接茬。

  “你教出了一个好徒弟啊!三番五次突破玄甲卫的重围,还杀死杀伤数十位昔日同僚,现在又逃得无影无踪。你当初一直夸他是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还有意培养他接你的班,如今看来都没错呀,这小子果然厉害,确实深得你的真传哪!”

  李恪一听父皇如此痛恨萧君默,心里大不是滋味。

  听着皇帝的冷嘲热讽,李世勣惭悚得无地自容,遂摘下乌纱,双手捧过头顶:“罪臣尸位素餐,失职渎职,愧对朝廷,有负圣恩,请陛下即刻罢去臣之大将军一职,再治臣失职渎职之罪。”

  “这就想撂挑子了?”李世民斜了他一眼,“别急,那顶乌纱先在你头上寄着,等抓住了萧君默和辩才,再来治你的罪不迟。”

  李世勣知道皇帝的目的只是鞭策一下他,其实还是信任他的,心里不由得一阵感激。

  这些日子,萧君默的事情让他伤透了脑筋。论公,他当然希望玄甲卫尽快抓住萧君默,可论私,他却又暗暗祈盼这小子能逃出生天。这样的矛盾和纠结几乎时时刻刻伴随着他,让他食不甘味、寝不安枕。昨日,他有些心烦意乱,随手拿起萧君默数月前调查辩才的一份奏表,无意中发现了一条重大线索,顿时把自己吓得一个激灵。

  其实这份奏表他此前便已看过,只是那时还没出这些事情,所以看过就忘了,如今再看,意义便全然不同。也就是说,循着重新发现的这条线索,便很有可能一举抓获辩才和萧君默。为此,他昨晚彻夜难眠,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将此事禀报皇帝。到最后,私情还是战胜了公心——毕竟,萧君默是他最得意的弟子,而且在他心目中,早已把萧君默当成了自己的儿子,所以无论如何也下不了狠心。

  然而此刻,面对皇帝的宽容和信任,李世勣顿觉万分愧疚。

  他蓦然想起了去年发生的一件事。当时他忽得暴病,卧榻多日,医师嘱咐须有一物做药引,才能药到病除。李世勣问何物,医师说是“龙须灰”,也就是用龙须烧成的灰。他顿时哭笑不得,世上根本连龙都没有,哪儿来的龙须?医师却低声告诉他,真龙天子的胡须便是“龙须”。李世勣大惊失色,连忙叫医师不许胡言乱语。不料数日后,李世民不知从哪儿听说了这件事,竟然真的剪下自己的胡须,烧成粉末,命赵德全送到了李世勣府上。

  李世勣万分惊愕,同时又感激涕零。神奇的是,服下这一剂用“龙须灰”做引的药后,他的病居然真的好了。李世勣当即入宫,向皇帝泣涕以谢……

  回忆这桩往事,一股热流顿时在他的心里急剧涌动。正当李世勣再次犹豫着要不要向皇帝禀报那条线索时,李世民忽然道:“世勣,朕昨日翻阅萧君默当初呈上的奏表,似乎有了一个重要的发现。”

  李世勣一怔,心跳骤然加快。

  皇帝的发现不会恰好跟自己的发现一样吧?世上竟然会有如此巧合之事?

  “敢问陛下,不知是何发现?”

  李世民刚想开口,忽然下意识地瞟了李恪一眼,对李世勣道:“此事三言两语也说不清,先回宫吧,朕慢慢跟你说。”说完回头对李恪道:“恪儿,朕对你的任命即刻生效,去左武候府候旨接任吧,不必陪朕了。”

  “是,儿臣遵旨。”

  “都平身吧,回宫。”李世民大踏步向城楼下走去。

  赵德全赶紧起身,拉长声调:“圣上起驾——”

  “儿臣恭送父皇。”李恪目送着父皇和李世勣等人匆匆离开城楼,心里骤然生出一丝不祥的预感。

  凭直觉他便断定,父皇方才提到的“发现”一定与萧君默的行踪和去向有关。

  看来,这小子这回是凶多吉少了!

  一想到亡命天涯的萧君默现在不知身在何方,更不知能否逃过此劫,李恪的心便揪紧了,方才拜官的喜悦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夜,魏王府书房。

  李泰静静坐在书案前,案上摊着一卷书。他的目光停留在书上,思绪却早已飘远。

  杨秉均事件虽然有惊无险地过去了,但李泰仍旧心有余悸,要不是李恪出于自己的利益计算,在客观上帮了他,他现在肯定是身败名裂了。

  就杨秉均这件事而言,李泰心里还是感激李恪的,尽管他也知道,在接下来的夺嫡之争中,李恪迟早会成为自己的劲敌,可这也是太子倒台之后的事。最起码现在,二人的目标还是一致的,就是如何扳倒太子。

  跟太子斗法这么久,双方互有胜负,一直未能决出雌雄,让李泰颇感抑郁。因为太子是防守方,李泰是进攻方,若久攻不下,太子不赢也算是赢了,李泰没输也等于输了,所以这些日子,李泰异常焦灼,一直在思考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