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53)(2 / 2)

  县太爷让他们组织一些人出去采购一些牲畜,禽类。路上来回差不多20天,带了三百两银子,像猪啊,鸡鸭之类。一路上都得赶回来,这就苦了那些生长在县城里的人,像熊哥饼子就很有优势,本来贺子丰也要去,但县里诸事繁杂,需要主事儿的人,听闻贺子丰要去县太爷也不舍得,硬是把他给留下来了。

  贺子丰现在一直在忙。连家都顾不上回,有的时候忙完见太晚了,就在县城随便将就一宿。

  也不光是他,其他衙役也这样。

  十天后,县里开始下雪了,起初只是小雪,就让所有人心中都笼罩着一层阴霾,大家都知道这场雪来势汹汹,果然一连下十天,每下一次雪都会降一次温度,10月中旬就已经非常冷了,穿两条裤子都能冻得哆哆嗦嗦的。房檐上,路边都是雪,这种天气路上根本没有几个人走在街上,因为雪太厚了。

  贺子丰去了穷村,把这些天没日没夜赶工的衣物都取了过来,一共一千多件,还在继续做。这些人有吃的,比在自己家里呆着还要享福。至少有热乎乎的炕头给他们坐。这一千件衣服拿到县城里,有相当大的作用,县里直接就组织了一个铲雪的队伍。

  穿着棉袄的衙役,挨家挨户的扯嗓子喊:扫雪队招人,只要肯过来就可以领到一件棉衣。现在棉花和粗布已经买不到了,家境富裕的还好,家境穷的就一个单衣来过冬。往年不冷,忍一忍冬天过去就好了。但现在雪下个不停,如果他们没有一件御寒的衣服,有可能熬不过这个寒冬。听闻只需要铲铲雪就可以能分到一件棉衣,还是很划算的。

  很多人冒雪出来打听,一个个嘴唇冻得青紫。还有机灵的直接往衙门里跑。

  大伙儿见状也都跟过去。

  到了衙门,一人手里一杯姜茶,身体从僵硬倒逐渐恢复知觉,需要一点时间。

  喝一点身上就渐渐火热了起来。在温暖的屋子里看见了贺子丰。

  官爷,是不是真的干活儿可以领棉衣啊?

  是!贺子丰对他们道:要干满一个月才能领一套,第二个月还可以再领!听完大家都很高兴,家里人多,多了一件厚实的衣服,就能多一点生存的机会。

  他们以为发的棉袄很薄呢,可是刚把整整齐齐的衣服拿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惊了。棉袄料子摸起来很厚实,一看就是扎扎实实的用棉花做的。

  这样的衣服,他们自己平都舍不得做,穿在身上没一会儿就暖和了起来。听说有棉衣他们才来的。却没想到还有棉裤和棉鞋。

  这简直就是意外之喜。脚踩在棉鞋里,软软乎乎的。别提多舒服了。

  有这一套过冬的家伙事儿,肯定能熬过冬天。

  第一天报名的人是三十几个人。刚做完人口调查,县衙里都知道他家在什么地方。棉袄直接让他们拿走,第二天来了就能干活。不怕他们因为一套棉袄赖账。回去之后很多邻居亲朋过来一瞧就眼热。奔着这套加厚衣服来的人还真不少。第二天来了一百多人,第三天又多了一百人,不管来多少都是有衣服的。

  拿到衣服这些人扫雪铲雪,硬生生的把一尺厚的雪清扫出一条路来。出行的话方便很多。

  贺子丰一直忙了十多天才轮到了他休息。直接去了店里,店铺的粥早就已经换成了普通的稀粥吗,但是每一天还会施出差不多50斤米,都是一些熬不下去的穷人。那些稍微有钱的几乎不来了。口味只能果腹。大家不会顶着这样冷的天出来吃如此普通的东西。

  贺子丰问这些人道:现在县里正在用人,你们愿不愿意去,供吃住!来这边的食客身材单薄,虽然有吃的,但是也只是熬一天算一天罢了,根本没有生存的本事。听闻又这种好事儿,都很愿意,贺子丰把他们带到了一处,把不同性别的都分散开来,基本上头发都要剃掉,免得生虱子。其中还有几个小乞丐,随后叫他们清洗一番身体。换上一套新的粗布衣裳。

  虽然不是加棉的,但他们在屋里做工,也用不上。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活计,比如说把布片裁剪了,缝制千层底之类的。虽然没有钱拿,但是每一天可以吃到两餐。而且这边是烧炕的,比破庙强上千百倍。

  裁剪这边有管事儿的,贺子丰把人带到交给管事儿的,又去了一个地方,那边也是热火朝天的。

  贺子丰主持让县里收购的豆腐房。每天磨出新鲜的水豆腐,干豆腐和老豆腐,这些东西成本低廉,风味还不错,只要推出去大家就会被买走,一块巴掌大的老豆腐两文钱,人人都能吃得起。之前豆腐坊是个老汉带着俩孙儿做的。一天就能做五板豆腐,但是官办豆腐坊人多,每天能出200板豆腐。

  哪怕顿顿吃豆腐,他们也不会腻,豆腐坊这边要求高,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进来,得是个利索爱干净的人,一旦被留在豆腐房里,不但供吃住,还有钱拿的。一个月有100文钱,只不过就是辛苦一点。

  大人来了!

  谢谢大人!

  这些人都是贺子丰帮找招的一些走投无路的穷人,来到这边有吃有穿,还能拿钱,一个个对他都感激的不得了。

  贺子丰道:我就是过来看看,别耽误你们干活儿。

  不耽误,官爷,我们肯定好好干,是您把我们招进来的,我们肯定不给您丢人!

  就是。其他嘴笨的在旁边附和。

  贺子丰道:行了,我知道了!大家太热情,他也有点吃不消,略呆呆就赶紧要走。

  磨豆子做豆浆,万幸他们是在房间里。卖的完他们就卖,卖不完就做成冻豆腐,现在天气凉,做多少都不怕放。做多一点也没事儿。

  贺子丰忙完,回到县衙,朱捕头看见他就笑:我正要告诉你呢,之前派去采买的那些人回来了,赶了40头猪,鸡鸭鹅各有200只!冬天没有什么可喂的,只能煮点最次的粮食。这些牲口娇气的很,还掉膘。

  贺子丰随后看了他们,这些人,一个个都累的不行。说:越往这边走越冷!现在身体都到了极限,就想倒头大睡。

  这一路上,他们可吃尽了苦头,买这些东西,要不停的问价,砍价,路上还得保护着点,不能让别人偷了去。这些牲畜一路上还吃喝拉撒的。都不够心累的。可算是回了县城。见了贺子丰和朱捕头才感觉像是回了家。

  七尺的汉子,一个个都红了眼眶。

  他们越走近县城,越是紧张,这一路上都是白雪皑皑的,别的县城听说已经有抢粮的流民了,他们出去太久,回来就特别害怕自己县里也乱起来。万幸回来的时候,县里还有秩序。

  贺子丰跟朱捕头也知道他们辛苦了,让他们赶紧回去休息。县太爷听闻之后,道:买回来就是为了吃肉的,掉膘可不行,回头组织些人来,把这些牲口都宰了!咱们杀猪,吃猪肉!

  第79章 普通老百姓的一天

  进入了冬天, 一连下了多场大雪,生生的给人困在房间里出不来。

  迎着雪,一个女子快步的回家, 路上不敢有一刻耽误, 怀里还揣着两个舍不得吃的饼子。

  她走路已经很快了,可是到家的时候, 手被冻的没有知觉了。

  把手凑在嘴边哈了一口哈气,女子这才打开门, 快步的回了屋。炕上有三个孩子,一看见她回来了,高兴的蹦蹦跳跳。大的五岁, 最小的两岁多。

  女子的脸上也多了几分笑意。

  娘。

  女子道:哎,你们吃糊糊了么?她把三个孩子都拉过来挨个亲了亲。

  所谓的糊糊,就是把干粮泡水, 泡的时间长了搅和搅和就能吃了。如今天冷,三个孩子平日的时候不出门在炕上抱团, 房间里说话都带着白色的哈气。

  最小的崽子点了点头:吃了。

  女子把怀里的两个干粮给了大儿子, 这些就是他们明天的干粮。

  女子虽然土生土长的县里人,但没什么钱, 去贺子丰店里喝粥的时候, 被她介绍给工坊。工坊见她利索能干,就让她进了豆腐坊,一个月一百文钱呢。还有两顿热食。在有火墙的屋里干活儿一点不冷。很多女工把孩子都带过去, 孩子们能蹭点热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