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节(2 / 2)

  她站在凉风里,面色不豫,可一回过神来,又是一脸笑模样,说:“不怪主子要恼,确实是我太笨了。万岁爷说让我上尚仪局学规矩呢,尚仪局在哪儿?我明儿就过去。”

  暖阁里隔窗看了半晌的人,重又退回了座上。太皇太后说:“都瞧见了?瞧瞧这姑娘怎么样?”

  敏贵太妃囫囵一笑,“头回伺候就闹得这样儿,万岁爷怕是不能待见。”

  太皇太后又瞧太后,“你说呢?”

  太后是圆圆的一张脸,鼻子两边往下有两道弓形纹,笑起来很有灶王奶奶的风范。太后平时没有太大的主张,属于比较老实的那类人,太皇太后问话,她别无异议,只有一句:“老佛爷瞧人准。”

  太皇太后笑了笑,“瞧人不准,也走不到今儿。头回见她,我就拿她和孝慧皇后比,孝慧皇后脾气耿直,这个恰相反,你瞧她没钢火似的,可心里有成算。皇帝今儿打进来起就摆脸子,我瞧得真真儿的,换了别的姑娘,早慌得不知怎么好了。她呢,不往心里去,受了挤兑还是一脸笑,这宫里有几个人能做到?不钻牛角尖,这点就比孝慧皇后强,身子骨结实,活得也定比孝慧皇后长。皇帝年轻,朝中局势不论如何瞬息万变,要紧一宗儿,后宫得稳。皇后……终究是一国之母,不管她出自哪家,兹要是不犯大错,等闲不能轻易动了根基。”

  皇太后轻叹了口气,“孝慧皇后心思忒重了……这么瞧着,还是这个好。”

  这个好?看来继后的人选真要定下了。敏贵太妃有意提了一嘴,“她不是有喘症吗,选秀早早儿就撂了牌子。”

  说起这个是令人有些不快,虽然朝廷严令不得逃避选秀,仍有极少数王公大臣钻空子耍花枪,纳辛就是其中之一。他倒未必是不愿意女儿进宫来,只是碍于薛尚章的女儿已是皇后,自己的闺女在位分上并没有太大的盼头,因此情愿找个京里的府门结亲,让孩子过寻常的,有点滋味儿的日子。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没想到薛家的女儿没了,如今再把孩子送进来,料着也不那么为难。

  “这毛病靠调理,调理得好,未必不能除病根儿。”太皇太后松泛一笑,“今儿瞧着,不是挺好的身子骨么。”

  敏贵太妃明白了,太皇太后是有心回护。让纳辛的闺女当上继后可说有弊也有利,先用纳辛牵制住薛尚章,让他们窝里斗,将来再逐个儿收拾,皇帝处置起来更容易。

  贵太妃笑了,“我那儿有几支活参,还是当年先帝爷赏的,一直养着没舍得动。回头我叫人送来,给孩子好好补补身子吧。”

  太皇太后说不必了,“你自己且留着吧,毕竟是先帝的赏赉,留着是个念想。”

  这时嘤鸣从外面进来,冲太皇太后蹲了个福,赧然道:“老佛爷,皇上罚奴才去尚仪局学规矩了,奴才先头伺候得不好。”

  太皇太后笑着点头,“我都瞧见了,是该去学一学才好。也怪我,今儿你头一天进宫,太急进了些。明儿让尚仪局派两个精奇过来,花个一日半日的,学起来快得很。”

  太后在一旁,一直是带笑看着,想来这姑娘性子也很称她的意儿。敏贵太妃存了点挑剔的心,又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说有多好实没看出来,她们只瞧她心大命大,依着她看,恐怕是个惯常会扮猪吃老虎的主儿。

  从慈宁宫辞出来,贵太妃和太后未传肩舆,两个人慢腾腾走回了寿安宫。

  今晚上月色凄迷,这模糊的深蓝色的夜,把整个紫禁城晕染得沧桑又寒凉。贵太妃搀着太后走在夹道里,前头两盏羊角灯照出了不大点儿的亮,贵太妃的嗓音也是模糊的,她说:“您瞧,这么一眨眼的功夫,咱们进宫都二十年了。今儿看着老佛爷为迎接嘤鸣忙碌,我就想起咱们那会儿来。头一回进宫,什么都不明白,傻不愣登横冲直撞,得罪了人都不知道。”

  太后也怅然,“可不嘛,深宫二十年,媳妇熬成婆了。如今什么都不盼,只盼着皇帝的婚姻能顺遂。孝慧皇后……唉,皇帝的日子还长着呢,头一个就……”

  贵太妃习惯了太后说话的方式,她一向谨慎,说了半句,另半句要你自己意会。她是想说皇帝还年轻,嫡皇后五年就没了,不管是什么缘故,总逃不脱天子命硬的说法。所以第二个尤其要仔细,太皇太后所谓的“身子骨结实”,也不是随口一谈,眼下再挑继皇后,可得挑个受得了冷落,经得起白眼的。

  “老佛爷心里明镜似的,不论什么决定,都有深意在里头。可我想着,皇上和孝慧皇后日子没过到一处去,要是继皇后再这么的……可不伤情么。”贵太妃说,细细观察太后脸上神色,“就没想过,等皇后丧期过了,大选里头再挑一挑?没准儿遇上个合适的呢。”

  太后闻言一笑,“老佛爷深谋远虑,这些何尝想不着?秀女是要选的,继后的人选也在怹老人家心里。说句实在话,要论出身,纳辛家的闺女确实是独一份儿。他们家高祖老太太是成宗皇帝的六公主,纳辛又是危难时候勤王的功臣,如今还位列三大辅臣呢,不选他们家,可选谁?”

  敏贵太妃也无话可说,细细论起来,勤王的头号功臣多增家也是阳盛阴衰,小辈里头的两个女娃病猫儿似的,断不能进宫。薛尚章家出过一个皇后,因孝慧皇后是病死的,继后绝不会再在他们族中挑选。剩下的只有纳辛家了,孩子个个牛犊子似的,怎么着也该轮着了。

  没了奔头,贵太妃有些恹恹的,“上回我和您说过的,我那侄女儿……”

  “嗳嗳,我记在心上呢。”太后说,“等孝慧皇后入了陵寝,后宫里头总还要添些人口。这会子在丧期,提了不大合适。得空吧,瞧准了老佛爷哪天高兴,咱们私底下引荐,也好叫老佛爷心里头有底。”

  敏贵太妃笑了笑,这种敷衍的话,听了也不是一回两回。纳辛家的姑娘眼看要出阁,才慌里慌张讨要进宫来,至于别人,早搁到后脑勺去了。

  皇帝发话叫学规矩,自然不好驳了皇帝的面子。太皇太后一大早起来,就让人从尚仪局调了两个精奇嬷嬷,在西配殿里教嘤鸣学宫中礼仪。

  觉应当怎么睡,饭应当怎么吃,走路迈多大的步子,请安蹲多低的身子,这些都是学问,每一样都得再三练习。

  嘤鸣什么都能做得很好,其实在家的时候规矩就挺严的,福晋指派了看妈,小到表情,大到行止,都要按着看妈的要求一丝不苟地执行。看妈手里握着戒尺,你咧嘴大笑,就是一记手板子。你走路一蹦三跳,那更了不得,尺子可上小腿肚,啪地一下,准打得你眼冒金星。

  当然进了宫,宫里的要求更严苛些,也或者是精奇嬷嬷为了在太皇太后跟前显能耐,说她走道儿走得不稳妥,有高低肩,让她顶着水碗,来来回回走上一百遍。

  天气很好,太皇太后用了早膳无事可做,过来瞧她怎么习学。配殿里地方不大,走上二十来步就得调头,太皇太后发了话:“外头太阳正暖和,上那棵玉兰树底下练去吧。”于是嘤鸣昂首挺胸,顶着三只水碗迈出了门槛。

  太监们在配殿的台阶前放了一把玫瑰椅,请太皇太后坐着看她练习。嘤鸣是她新得的小玩意儿,光是那一本正经的表情,都能逗她高兴。

  “嗳,就这么走,一步一步的……”太皇太后指点她,“两个肩头子打开喽,别想着‘我顶碗呢’,忌讳得不敢迈步子。想想别的,高兴的事儿。”

  嘤鸣笑起来,一边走一边说:“我今儿可漂亮啦,穿着一身新衣裳,袍子是酪黄的,上头罩芽绿的大褂。我穿着新衣裳出门上香,正赶上庙会,别人都瞧我,说这姑娘怎么这么俊呢,上辈子指定是积了德了,这辈子才长得这么精神呐……”

  太皇太后被她引得大笑,说对,“就该这样,神气活现的,天底下就数自己最好看。”

  她说话是轻声细语的,加上那种腼腆的神情,连走带说,倒像真有那么回事似的。皇帝听完了政,来给太皇太后请安,正好撞见这一幕。对于不能入眼的人,可没像太皇太后似的品咂出什么妙处来,他负着手,寒着脸,每一丝表情都写着三个字——不害臊。

  第15章 清明(2)

  “哟,皇帝来了。”太皇太后看见朝服端严的皇帝,每回都显得既惊且喜。就像平常人家的老太太一样,孙子是捧在心尖上的。皇帝很小的时候就没了母亲,后来皇父又宾天,他是太皇太后一手带大的,情分自不同寻常。

  跟前伺候的人井然肃立,打千儿的,蹲安的,都向皇帝行礼。嘤鸣的水碗当然没法儿再顶下去了,免得皇帝又呲打,说不是来瞧耍猴的。大伙儿都怕御前失仪,没人来助她一臂之力,她只好自己想辙,把两肩的水碗端下来,然后再借道万福的当口,把头顶上那只也摘了。

  皇帝的眼梢划过去,眼波冷冽,没什么好气儿。他拱手向太皇太后长揖,“皇祖母昨儿夜里睡得好不好?今早进得香不香?”

  太皇太后说都好,“劳你记挂着。近来北边战事吃紧,你朝政冗杂,我在这宫里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你用不着天天过来问安。想起来了,差个人瞧瞧我,或是我打发人过去回你,都使得。”

  皇帝却未顺太皇太后的话头给自己找安逸,他放缓了语调说:“皇祖母体恤孙儿,孙儿都知道。可不论朝政多或是少,打小养成的规矩不能变。孙儿效法皇考,每日询问皇祖母安康,是孙儿的孝道。皇祖母若是连这个都替孙儿省了,孙儿何谈奉养皇祖母,又如何作天下人之表率。”

  太皇太后听了笑得无奈,“我这是心疼你,倒叫你砖头瓦块来了一车。早前我是没人陪着,太后和贵太妃她们也不能时时在我这里。如今我有了嘤鸣,有她陪我说话解闷儿,也算成全了你的孝道。”

  有了嘤鸣,成全的却是皇帝的孝道,太皇太后句句要把他们两人牵扯到一块儿。嘤鸣垂眼盯着脚尖,只当听不明白,皇帝显然也并未有任何触动,垂手道是,“皇祖母心境开朗,孙儿在前头办事也办得踏实。”

  皇帝如今能够独当一面了,太皇太后已不再过问前朝的事,留在慈宁宫里专心作养身子。头前那位孝慧皇后,和她并不亲近,当初宣召册立皇后,只在大婚前匆匆见过,因此也不怎么上心。这回呢,因头一个皇后说没就没了,故而在嘤鸣身上费了些工夫。太皇太后扭头对皇帝说:“你瞧你昨儿命她学规矩,她练了一早晨,连吃的都没顾得上传,真个儿皇帝一摆脸子,底下人饿断肠子。我如今瞧着,进退行止都很好,精奇嬷嬷让她顶碗,连一点水星子都没洒出来,还要什么?她才进宫,娇养的姑娘离开爹妈举目无亲,正是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你该宽待些儿,话语也温存些儿,方显出你的体天格物来。”

  皇帝听完,看了嘤鸣一眼。要宽待些,说话还得温存些?他不好驳太皇太后的意思,只是眉心习惯性地一蹙,仿佛头顶上的阳光刺伤了他的眼睛,“孙儿是怕她在皇祖母面前失仪,惹皇祖母不高兴,多学些规矩对她有益,毕竟宫里不像外头。不过既然皇祖母瞧着好,那就把精奇都撤了吧,让她仔细当差就是了。”

  太皇太后摇头,“她是客,不是来当差的。”

  立国起百余年里,从没出过做皇后前,先进宫伺候人的先例。皇后是皇家的脸面,谁会自打脸面,叫人笑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