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青云台第152节(2 / 2)


  “其实这还算好的,更有甚之,有极少数人,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癖好,专门以折磨人取乐,甚至……太不堪我就不多说了,被收养的遗孤和难民饱受摧残,在劼北好歹算个人,离开劼北,连人都不是了。据俞清说,庞元正的妻儿,很不幸,就是被这样一户人家收作了下人。这家人的家主姓廖,简而言之不是个东西,妻儿三人去廖家不过一年,先后就被折磨死了。当时正是昭化元年。也正是同一年,曹昆德晋了内侍省的押班,终于有门路往宫外递消息。

  “曹昆德这个人吧,说他阴毒心狠不为过,不过单从这桩事来看,他也算是个人物。他离开劼北这么多年,咬牙净身,在宫中也混出头了,却依旧惦记着庞元正将他送出劼北的恩情。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不多。曹昆德一直希望能报答庞元正,所以在得知庞元正身死,余下妻儿受尽折磨也不在人世后,他把所有的错都归咎在自己身上,他觉得是因为自己没能早一步回报庞氏一家,才让他们落得如此下场。曹昆德随后决定要为庞家妻儿报仇。

  “按理说,他的仇家是谁很明显,正是那个收养庞氏妻儿的廖姓家主。不过有桩事说来也怪,早在曹昆德找到庞氏妻儿前,这个廖姓家主已经死了,他折磨长渡河遗孤的案子也大事化小不了了之了。听俞清说,曹昆德之所以与张远岫合作,是因为他有旧怨未了,依然有仇人逍遥法外,他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揭发此人的恶行,所以在宫中蛰伏下来。

  “这就是我从俞清这里探到的,关于曹昆德的全部,他肯定隐瞒了一些跟张远岫有关的线索,可惜我没问出来。对了,上回你提的曹昆德身边的那个墩子我也查了查,也是巧,曹昆德虽然没能从廖家救出庞氏妻儿,阴错阳差救下了这个幸存的小儿。至于日前你在中州看到的白隼,那隼确实是由曹昆德豢养,在上京与中州之间往来送信的。小野,我直觉这事不简单,曹昆德究竟想做什么,他的仇人究竟是谁,他蓄势待发地在等着什么,一切虽然未知,浮出水面之时,必定有迹可循,你在京中还需趁早提防,珍重。”

  青唯蹙眉看完最后一行,不禁费解,一切正如岳鱼七所说,廖姓的家主已经死了,曹昆德的仇人会是谁?他说的合适的时机,到底是怎样一个时机?

  青唯思及眼下顾逢音也在京中,这个廖姓家主也是中州人,指不定顾逢音知道他呢。

  正待吩咐德荣与朝天去打听,一抬眼,却见德荣双手握着信纸,指尖不断颤抖,脸上更是连一点血色也没了,他抬眼看向青唯,向来安静的眼底露出少见的惊惶:“少夫人,出、出事了……”

  第198章

  城中,茶舍内。

  “……长渡河一役后,劼北一带遗孤无数,我便是其中之一。奈何像我这样出生低微的,即便被收养,也是那些商人为了减税用来凑数的,遇上好的人家,勉强有口饭吃,遇上不好的人家,等着我们的就是地狱。”

  墩子环顾四周,目光是幽静的,“是年,我被中州一户廖姓人家收养,做了一年下人。诸位观我模样,便知在短短的一年之内,我遭到了怎样的虐行,然而还不止这些——”

  墩子说着,握住腰间裤带,朝外一扯。

  亵裤落地,映入眼帘的疮疤狰狞可怖。

  士人中不禁发出阵阵低呼,有人不忍直视,不由地别开脸去。

  曹昆德救下墩子那年,已是入内内侍省的押班,凭他的地位,在京中为墩子置一处安身的宅子不难,何必让这个苦命的孩子跟自己一样做那无根之人呢?

  可是曹昆德没法子,因为墩子遇到他时已经残缺不全了。

  这时,一名士人说道:“曹兄弟的遭遇在下十分同情,但是,那个残害你的歹人已经不在了,事情过去多年,今日重提又有何用呢?”

  “正是,平心而论,官府做得并没有错,曹兄弟实在是命不好,遇上了这样的恶人。”

  他们今日聚在这里,究其原因,是为了营救蔡先生。还是那句话,除非能证明朝廷在洗襟台一案上处置有失,他们是没法要求官府放人的。

  “诸位别急,我的话还没说完。”墩子道,“诸位只道是那姓廖的恶人已经死了,可你们知道,朝廷是怎么惩处他的吗?朝廷根本没有公开他的罪行,只是秘密将他处决了,他的同党,他家中那些助纣为虐的家眷,至今依然逍遥法外。

  “当时我们一共七人被那姓廖的收养,除了我,其余六个一个没活下来,其中包括一家母子三人。而且据我所知,那年中州、庆明等地,姓廖的这样的恶商不止一个。然而官府碰上这样的事,俱是秘密处决,决不追查!诸位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官府不敢将这样的腌臜宣扬出去,否则百姓们还怎么夸赞官府?岂不污了先帝的卓然政绩么!

  “更有甚者,当时中州有一个颇有名望的富商,他非但亲手将我们推入火坑,在发现我们被虐待后,还包庇姓廖的,正是他和官府联手,才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数十条因为受虐丧生的性命视为儿戏,反倒全了他的名声!”

  墩子说到这里稍顿了片刻,语气从激昂变得沉郁,“而最重要的一点,我想请问诸位,长渡河那一仗,真的需要打吗?诸位想想,长渡河一役前,劼北是什么样的?长渡河一役后,劼北又成了什么样?”

  长渡河一役前,劼北灾荒,劼北人虽穷,多多少少还能苟活;长渡河一役后,劼北哀鸿遍野,遗孤无数,以至朝廷不得不联合民间商人收养遗孤。

  这时,先前那个破旧袄衫道:“曹兄弟这么一说,在下想起来了,当年长渡河战事前,朝廷便有人主和,是士子投江过后,朝廷才一致决定应战苍弩十三部。”

  “是,我也记得昭化十一年还是十二年来着,先帝提出要修筑洗襟台,当时其实有不少人反对,京中一些士人说,与其修筑楼台劳民伤财,不如拿这笔银子去安抚劼北遗民。后来这批士人还被问罪了。”

  “先不论这一仗该不该打,照这么看……”坐在角落里的几名士子相互对视一眼,“朝廷在劼北的处置上的确有失偏颇?”

  “事后居然还有颜面修筑楼台纪念他们的功绩!”

  破旧袄衫问:“曹兄弟,你敢担保你说的字字属实?”

  “我敢以我的身家性命起誓!”墩子竖起三指赌咒发愿,接着又道,“且我手上还有一名关键证人,正是我适才说的那个跟官府联手,包庇姓廖的中州富商。”

  “这富商眼下人在哪里?”

  “已经被我的人拿住了。他目下距这里有点远,诸位若肯等我一个时辰,我把他带来,让他亲口说出实情。”

  “好!”破旧袄衫高呼一声,转头看向舍中的所有士人,“各位,眼下看来,朝廷的确在整个洗襟台大案,包括十余年前的长渡河之役中有所隐瞒,而我们皆被蒙在鼓里!事不宜迟,我提议我们眼下便去朱雀街,要求朝廷公开真相,无罪释放蔡先生!”

  “去朱雀街做什么?依我看,直接去宫门!”

  “对,粉饰太平有何用处!不如直接去宫门!那么多死去的劼北遗孤,洗襟台下那么多冤屈与不平,难道还不够让朝廷还我们一个真相吗!”

  满堂士子的愤懑之情被彻底点燃,破旧袄衫深深点了一下头,转头对墩子道:“既如此,劳烦曹兄弟待会儿直接将那恶商带到宫门口,让他当着天下人的面招出他的罪行吧。”

  -

  江家。

  青唯见德荣神色有异,问:“你是不是想到了什么?”

  “少夫人,”德荣咽了口唾沫,“能不能让小的看一下最后一张信纸?”

  青唯毫不犹豫地将手里的信纸递给他,德荣一行一行地看完,竭力平复了一会儿,“这个收养庞元正妻儿的廖姓家主,我应该认得。”

  “他是义父的朋友,做瓷器买卖的。为了减免商税,有一回他到家里,专程向义父询问如何收养劼北遗孤。义父心地善良,为了鼓励他帮助劼北孤儿,还带我去见了他。义父也劝过他,让他量力而行,说收养孩子,不像猫儿狗儿,给口饭就行了,既然养了,就要好好对待,没想到一年后……”

  德荣抿紧唇,静了片刻才道,“一年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不太清楚,只知道那些被廖姓家主带回去的劼北遗民出事了……那天他找到义父,说官府查到他身上,求义父为他作证,说他是无辜的。义父很生气,说什么这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他帮不了他,为此还气病了一场。后来……似乎江留府的大人也登过门,跟义父商议廖姓家主的案子,具体怎么说的我实在不记得了,只记得他们让义父不能宣扬出去。其实那段时间江留传过流言,称义父沽名钓誉,包庇恶人,不过我相信义父的为人,没把这当回事,久而久之也就淡忘了,而今想起来……”

  德荣抬眼,怔怔地看向青唯,“少夫人,岳前辈的信上说,曹昆德有仇没报,他的仇人,会不会就是义父?说到底,是义父鼓励那廖姓家主收养遗孤,也是义父帮他隐下了罪名,不然义父怎么忽然来京了呢?”

  青唯听他这么一说,霎时犹如醍醐灌顶,此前怎么都想不明白的几个疑点相互串联了起来,真相刹那浮上水面。

  是了,她就说怎么会这么巧,她要上京,顾逢音也上京了。

  原来她在中州看到的那只白隼,当真携着曹昆德的信函,只是那封信既不是给张远岫也不是给俞清的,而是托俞清转递给顾逢音的,目的就是为了逼迫顾逢音上京。

  顾逢音上京这一路一直忧心忡忡,到了京中,非但不与朝天德荣住在一起,朝天德荣几回去铺子上探望他,他也避之不见,青唯原还以为这养父子三人并不亲近,照这么看,顾逢音早就知道曹昆德要找他寻仇,不想把两位养子牵扯进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