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节日第一更(2 / 2)


  这一问,就扛上了——“李相公正央楚、赵两位提亲呢,郎君说要问一下娘子的意思。”

  周王太妃也傻眼了:“怎么这样巧?”

  李神策则神速地对池脩之道:“这么说,就是你娘子还没应下来?你早作决断,事情就算定了。春华聪慧,阿汝亦不算太差——差了我也不拿出来结仇。”

  楚椿亦言:“池氏李氏,门当而户对,何苦结姻寒门?”

  赵静道:“周王太妃家门庭孤单。”

  池脩之也是被世家挑剔过的,事关女儿,却不能赌气。他一生中也许下过无数个决定,这一个无疑是到目前为止最揪心的一个。终于,池脩之点了点头:“我夫妻之本意,令女自择婿,不意今日成此危局。”

  楚椿想说,那是郑靖业家的歪风,表学坏了。念及事情未办,闭了嘴巴,巴巴地等池脩之说一个允字。

  池脩之的话还没问到,周王太妃杀到了,她老人家深谙“不拿到手的脑补再多、形势再好也不是自己的”的道理,亲自过来了。由于是个年纪不算小的寡妇,双方也不避讳见面,在池家前厅就碰上了面。

  双方大眼瞪小眼,李神策嘴巴虽毒辣,周王太妃却有着“中老年妇女可以不讲道理”护身符。争婚不是什么好事儿,都是来结亲的,不是来结怨的,闹将出去对春华名声不好。互瞪了那么一阵儿,郑琰先对楚、赵笑道:“两位却是我家稀客,我与太妃正说话,郎君招待二位,有不周处,还请包涵。日已近午,可愿留饭?”最后一句是对双方说的。

  周王太妃惦记孙子,却又不肯轻易松口,还是李神策带着人先走了。周王太妃也赶紧回家搬说客去。

  留下郑琰与池脩之面面相觑,最后还是决定,请教一下郑靖业和顾益纯,听取双方的意见。

  ————————————————————————————————————————

  最后连庆林大长公主和杜氏也参加了讨——周王太妃原想寻庆林大长公主做说客的,不想庆林先被邀到了送家。

  杜氏道:“李家规矩是大些,可是人丁兴旺,春华也还机灵,倒不难应付。”

  庆林大长公主怏怏地道:“终究不如王府快意。”

  杜氏道:“那府里只有周王太妃和周王妃不假,可周王妃不是个顶事儿的,郡王年纪又小,成婚也要五年之后……”

  “正因如此,才说阿容好,”庆林大长公主断然道,“小三岁呢,他刚懂人事儿,春华就能嫁了,从头上掐得死死的,跑不手掌心去。且周王妃是吴家女儿,与你们家四娘有亲,这样的婆婆好处。”

  郑琰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郡王似乎也不错。”庆林大长公主说的她还没想到,她只是觉得王府人口简单,自家环境并不复杂,春华到了李家要应付的事情太多。

  杜氏恨恨地扯过女儿道:“五年之后太妃多大年纪啦?还能帮得上手吗?王府岂不是事事都要春华操心?她连生孩子的功夫都没有了!”郑琰婚事唯一的缺点,杜氏不想在外孙女身上重演。

  池脩之一低头。庆林大长公主想说什么,想到郑琰当初确实艰难,而自己婚后那段时间也多得郑家照顾,也觉得萧容确实有这么个大缺点。

  顾益纯道:“两家遇上了,可都不好答应呐!应了一家,另一家处就要有个说法。”

  郑靖业道:“有什么说法?我外孙女又不是为他们生的,乐意不乐意的,与他们何干?”

  “又说傻话,”顾益纯轻责一句,“孩子还要长久过下去呢。”

  郑靖业问池脩之:“你怎么看?”

  池脩之苦笑道:“说来郡王家简单,然而李相公一门也是和谐。”他在这里就不说什么门第的话了。

  郑靖业道:“没长进!你与李神策家结了亲,他在朝上说什么话,你要怎么应对?”

  “!!!”郑琰瞪大了眼睛,“现在朝上最大的事儿就是袭爵了,李神策神色暧昧,这个……”真不如周王太妃这样朝政上插不上嘴的,“我又恐圣人会多想啊。”

  池脩之道:“既然是他们两家自己撞上的,情形尴尬,咱们不妨心照不宣地拖它不拖。都是聪明人,只要时日不长,还是不会声张出去的。”闺女嫁给萧十一的亲生儿子神马的,真是虐心!池脩之不太容易接受这个设定。

  ————————————————————————————————————————

  池春华的婚事就这样在几方心知肚明之下停顿了几个月,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周王太妃与李神策都暗中找了说客,最苦逼的是庆林大长公主,她跟两边都沾边儿,都让她帮忙说话。朝上则继续风起云涌。在正直草根的坚持与萧复礼的偏心之下,萧复礼作出了一个非常符合他名字的决定:“依旧例。”

  你们不是要恢复吗?那就恢复得彻底一点,千百年来的旧例就是无子国除,这个子只能是嫡子。

  由于提议人韦知勉的身份略敏感,顾氏相当坚定地站在了萧复礼一边。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就要扯到奇奇怪怪的事情上去了。逆袭不成,只好依了萧复礼。爵位降不降等,就成了重头戏。

  有爵派提出:“既依旧例,旧例无降等之说。”制度都是成系统的,通过各种条件达到一个平衡。无子国除对应的就是爵位不降等,在最初是严格执行的,后来发展出了过继这种变通,就有庶子承业与之相抗衡——这是臣子,国君家则是先血缘后亲缘宗法。

  正直之士也不肯退步,硬是拿国家实际情况来说话。

  朝上复开始了唇枪舌箭,最坑爹的是在这个时候,又传来两件刺激人的事情。一件是萧复礼后宫之夏美人先于顾皇后有了身孕,另一件则是“大娘与李家小郎君把徐家小郎君给打了。”

  确切地说,是杞国公家的孙子掐李汝,池春华把杞国公家的孙子打成个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