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丁田的古代生活第367节(2 / 2)


  现在一头大肥猪,两头大肥羊,这三个人也吃不了,于是分给了全村人一起享用。

  丁田是本村最出息的人,于是他先选,他就要了一对猪耳朵:“回头好下酒吃!”

  众人都被他逗乐了,他这么大的官儿,那么有钱,还差那一对儿猪耳朵么?

  只不过是谦虚一下,丁田要是直接抽走了猪里嵴,也没人敢说什么。

  分了大肥猪,分了大肥羊,估计家家都能分二斤肉回去。

  最后是各家都在炸的肉丸子,也叫“炸肉”,是各家供给祖宗的菜肴,一家一二大碗肉丸子,供在祖宗跟前,各家的肉丸子味道各异,但是都舍得用肉炸丸子,不是以前的素馅丸子了,孩子们都爱吃,一人抓一个,吃的满嘴油。

  热闹了一天才算散去,各回各家吃晚饭。

  晚饭吃过之后,丁田跟两位叔叔在炕上坐着喝茶,顺便说一说家里的事情。

  当年丁田说过的,堂妹出嫁,十八岁,磨得二叔跟三叔都答应了,现在二堂妹,十七岁了,一直没有定亲,现在么,需要他这个大堂哥来拿个主意。

  “那三叔是怎么想的?”丁田当然要问一下人家闺女的父亲了。

  “徐县令……给他家大公子来说过亲,你看?”丁三叔其实想的是,徐家也挺好,家风清正,有是读书人家,徐县令还是当地的父母官。

  “哦,是徐家大公子。”丁田是知道的,那孩子叫徐子旭,比他小两三岁呢。

  如今也长大了,还没定亲么?

  “是,这不,一直在等你二堂妹。”三叔有点不好意思的道:“他们俩还挺喜欢对方的。”

  其实,是俩年轻人看对了眼儿。

  徐子旭在家跟徐县令磨了好久,徐县令又知道丁田今年回来过年,这才同丁三叔说了一下,行不行的,得看丁田的意思。

  如今徐家虽然是县太爷家,可真说起来,还是丁田身份高一些,人家都混到爵位了好么!

  说起来都是他们徐家高攀了。

  丁田已经没有父母了,堂兄弟姐妹,就跟自己的亲兄弟姐妹没什么两样了。

  以前丁田在府城的时候,可能徐县令还没那个意思,但是如今丁田在京城,又是天子近臣,看看杜大人,如今都是知府了,估计日后巡抚和督抚,都得是他。

  而徐县令很想再上一层楼。

  这不仅需要他的政绩,更需要一定的人脉。

  他一个基层出来的账房先生,有功名又能如何?

  还不得积极的依靠上头的人?宁王殿下那里门槛太高,他爬不上去,但是丁田这里可以啊!

  老同事了,又是知根知底的,丁家女孩儿的教养不错,丁茶花可是手脚伶俐的一个闺女。

  加上丁家这些年来的生活是蒸蒸日上,家中子嗣也都出息了,

  所以这门亲事,他是仔细想过之后,又见儿子喜欢,这才萌生了结亲的念头。

  “挺好,徐家家风不错。”丁田点了点头:“等二堂妹出嫁的时候,我给她添妆。”

  二堂妹丁茶花脸一红,跑了出去,钻进了西厢房不出来了。

  “哈哈哈……还害羞了。”丁三叔拍着炕延笑:“害什么羞啊?你这孩子!”

  丁田也乐了:“小姑娘都害羞呢。”

  “对了,田儿啊,你大堂弟的婚事,是考了进士之后再说,还是现在看看?”丁二叔又有事情问丁田了:“如今家里的这些事情,还得你拿个主意……。”

  家里是发达了,可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诱惑,不止是孩子们的婚事被人盯上了,他们这样的半老头子都有人主动上门,给他们说纳妾之事。

  气的兄弟俩将那些人好一顿骂,农夫而已,纳什么妾?

  律法有规定,白丁四十无子,方可纳一妾室,传递香火。

  他们俩儿子女儿一个不少,媳妇儿肚子里不是揣着一个,就是刚生下来,他们不缺孩子,纳个什么妾纳妾?

  听的丁田哈哈大笑:“您二老可要坚持住啊!别让人用美人计勾搭了去。”

  “哪儿能啊?你二婶跟你三婶儿,第二天就去县城,堵着那人家的门口骂了一天,再也没有人来咱们家说纳妾的事儿了。”丁二叔还挺洋洋得意:“让那帮人丢了个大脸!咱家也消停了。”

  “是啊,尤其是在你升官了之后。”丁三叔也道:“家里的日子更好过了。”

  他们在老家热闹的过着小年儿,外面却气氛紧张了起来。

  因为边疆传来消息说,这帮蛮族竟然绕过了边关重镇,大雪天的,损失了一半的人马,越过了防线。

  他们的大部队没动,可几个小部落自行组成的小股人马,只想打一杆子就跑,抢了东西就熘,也不敢跟大青的正规军接触,

  像是马匪一样,绕了很远的路,竟然绕过了关卡,进了关卡背后的地方,这些地方那些人不熟悉,但是他们知道牛角山啊!

  这帮家伙,摸到了牛角山,见到了牛角县……不过县城城高墙厚,他们这帮骑着马的游牧民族轻骑兵根本不可能攻城。

  那么只能去往村庄了,而离县城最近的村庄,富裕又有钱,还有存粮的,也就剩下的丁家村了。

  且他们上头的少族长说了,丁家村出了个官儿,正是几年前,将他们打的落花流水的那个人!

  于是,新仇旧恨,一股脑的冲上了心头,一群两天没吃东西的家伙,嗷嗷叫着,骑着战马,就冲向了丁家村。

  可他们不知道啊,如今有一位荣归故里的丁大人,在丁家村过小年儿呢,还有一位宁王殿下,正带着一万多号人,在县城北边的先锋大营里代天子赏赐众位将士,过了小年之后,还要去丁家村过大年……。

  作者闲话:最近一直在家,彻底体验了一把古代“大家闺秀”的生活,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连“外男”都不见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