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18)(2 / 2)

  探员侦察后初步判断,女性死者死于枪击,而作为凶器的沙漠勇士则握在了男性死者的手中他用它射穿了自己的头颅。

  案情似乎十分明显了,男人枪杀了女人,然后吞枪自杀。

  然而唯一的问题在于,两具尸体的腐烂程度完全不一样。

  女性的尸体已经出现了巨人观,死亡大约在五到七日左右;而男性的尸体却只在体表出现了树枝状的污绿色腐败静脉网,死亡时间应在三到四日这个区间里。

  根据法医推测,二者的死亡时间相差了起码得有二十四小时以上。

  这样一来,案子便十分不可思议了。

  因为,这就意味着,凶手在杀害女被害人后,在二十四小时后重返犯罪现场,又或者干脆在尸体旁边生活了一天,再举枪自杀。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这都实在太匪夷所思了,实在有违正常人的思维逻辑,简直堪称变态了。

  就在法医还在纠结着这诡异的时间差的时候,另一项证据出现了。

  凶案发生时,有两个少年恰好在别墅附近玩耍,听到了枪响声。

  他们俩异口同声咬定,一共听到了三发枪声,两发间隔时间很短,最后一发则隔了约莫五分钟。

  而警方已经证实,现场作为凶器的沙漠勇士一共击发了三颗子弹,两颗打中了女死者,一颗则留在了凶手自己的脑袋里。

  若是少年们的证词无误,凶手与被害人的死亡时间只差了五分钟,理应不会出现如此明显的尸体腐败差异才对。

  没办法,探员和法医只能重返案发现场。

  这一次,他们终于发现了造成这种奇特的腐败差异的原因。

  当地是沙漠地区,昼夜温差明显,午间阳光直射时,地面温度接近四十度,而夜间气温又会降到十到十五度左右。

  案发现场是一栋别墅,女死者中弹后倒在了落地窗前,而落地窗朝向西南方,窗帘是敞开的状态。

  如此一来,沙漠地带的午后日照便会携着高温与暑气照到女死者的遗体上,令她的体温升高,变成最合适细菌生长的温床。

  而凶手是在玄关的角落吞枪自杀的,那儿刚好是楼梯与墙壁的夹角,完全照不到太阳光,比起被害人所在的位置,显然要凉快上不少。

  加之女死者体态较为丰满,凶手则高挑消瘦,二者体型的差别更加大了遗体腐败速度的差异,才会造成这种明明两具尸体同处一屋,直线距离只有七米,腐败程度却相差了足足一天的奇特现象。

  因为报案时间是在黄昏,探员和法医第一次进入凶案现场时,太阳早就下山了,他们便未曾留意到落地窗的朝向,自然也不会考虑到日照对尸体腐败速度的影响了。

  所以说,从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是法医学中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方法。它的结果不可能十分精确,而且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远比侦探小说里写的常识要困难和深奥得多。

  回到叶怀睿他们正在调查的白骨尸上。

  这具尸体的软组织经腐败而软化、液化,基本完全溶解消失,毛发和指甲已然脱落,仅留下一具枯骨而已。

  通常情况下,尸体埋在土壤中经过两三年的时间,软组织便会变成泥浆一般的灰污色,很容易便会液化脱落,白骨化的过程就算完成了。

  大约掩埋十年以上的尸骨才会完全干涸,再过三百年,尸骨中的有机物大部分降解,就会变得轻而易碎。

  但事实上,白骨化的进程也受很多因素影响。

  例如温度、土壤性质、掩埋深度、棺木的密封性等等等等。

  暴露在空气里的尸体比完全浸泡在水下的尸体更容易变成白骨,而泡在水里的尸体又比埋在泥土里的尸体烂得更快。

  若是有昆虫的参与,这个进程会快上加快。比方说,在合适的条件下,苍蝇的幼虫甚至能在一周就将一具成年人的尸体吃得只剩一副骨架。

  而相反的情况下,如果尸体本身较不易腐败,又在一个密封性好的干燥环境中保存的话,白骨化的进程则会慢到令人震惊。

  各类玄幻小说和影视作品里常常会有这样的桥段:

  古墓里挖出一具千年女尸,开棺时见其脸色红润、肌肤细腻,容颜栩栩如生,仿佛只是睡着了一般,可惜绝世芳容终不能长久,肉身一见风便迅速腐朽,很快便烂得只剩一把骨头了。

  当然,至今为止,还没有人能提供这等千年不朽的女尸样本,但在一定条件下,遗体在地下埋了数年甚至数十年,依然保存良好的情况并不罕见。

  有一个案子,新生儿刚降生便被残忍扼死了。

  他小小的遗体被层层包裹,然后塞进塑料袋里,最后装进了一只密封性很好的聚乙烯箱子里,埋到了荒地里。

  新生儿未曾进食,肠道内细菌很少,加之遗体保存的环境能有效隔绝外部空气与水分进入,二者加成之下,待到十年之后,孩子的尸体被重新挖出来的时候,身上还能见到相对完整的软组织。

  这具尸体是叶怀睿他们亲手挖出来的,自然了解它的掩埋环境。

  尸体埋得不深,只有一张篷布包裹,埋尸地的土壤湿润疏松,金城又常年温暖多雨,尸体的白骨化速度最多不会超过三年。

  加之骨骸上几乎已没有软组织残留,可称完全干涸,是以当时黄警官询问时,叶法医才会说,这人死了起码得有十年以上了。

  然而十年以上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区间。

  仅仅依靠尸体现象,实在无法将时间推测得更加精确了。

  好在还有其他的线索。

  白骨尸的下颌右侧的第一磨牙是合金假牙,这种材质的假牙和镶嵌方式现在已经几乎找不着了,反倒是在八九十年代,这样的金牙满大街的牙科诊所都能镶。

  不过,就算是假牙,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吧?

  章明明一边给下颌骨拍照,一边说道:

  毕竟人可能刚装上假牙就死了,又或者,死前假牙已经在他嘴里安了十年了。

  没错。

  叶怀睿点了点头,所以,这里有另一项更有趣的证据。

  他朝章明明晃了晃手里的几页A4纸,是死者口袋里的东西。

  先前他们将死者的衬衣内袋剪下来之后,就连同里面的纸币,还有在裤袋里发现的钢镚和筹码,一并送到隔壁物证那边去了,刚刚才拿到鉴定结果。

  尸体口袋里揣的是由大西洋银行发行的81年版金城币,面额分别是两张一百、一张五十以及三张十元和四张五元;硬币也是81年版的,一个一元,一个五十分。

  唔这就很有趣了。

  章明明好歹是在金城生活了三十二年的土著,对金城本地的货币历史还是有点儿了解的。

  我没记错的话,这版是82年一月发行的吧?

  他朝解剖台上的白骨尸抬了抬下巴:

  也就是说,这人的死亡时间,最早也应该在82年1月以后了。

  叶怀睿点了点头:正是如此。

  自1905年起,金城政府便将发行金城币钞票的专有权赋予大西洋银行。

  直到1980年1月,金城政府进行了重大的金融体制改革,单独建立了一个金城官方发行机构。

  从此后,新发行的纸币继续冠以大西洋银行的头衔,本质为大西洋银行代理发行,而铸币则由新成立的金城发行机构负责。

  于是 1982年1月11日,新版钞票正式发行,便是死者口袋里的这些81年版金城币了。

  而先前的旧钞则停止流通,停止流通的钞票由大西洋银行限期收回,回收的最后期限为当年的12月31日。

  章明明又问:那几个筹码呢?

  物证那边说,是城西那边一间酒店的赌场筹码。

  叶怀睿迅速扫了一眼鉴定书上的备注:

  不过酒店方说,这款筹码他们已经淘汰很久了自86年6月10日以后,就再没用过了。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参考资料是《法医学》(人卫版)和《法医人类学》(人卫版)这两本书,还有《澳门货币历史》一文。

  第26章 6.白骨04

  一旁的欧阳婷婷听完,已经迅速判断出了纸币和筹码在这个案件中的意义:

  这么说,这人的死亡时间,应该是在1982年的1月11日到1986年的6月10日这段时间里咯?

  欧阳婷婷像是想到了什么,眉头深深地蹙起,低声道:人死了三十五到三十九年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