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95节(1 / 2)





  “顺便告诉他,受降之日定在三日后,此事,宜快不宜拖。”孙权算着杜子唯来回的时间,不给曹盼有太多的时间准备,他们的机会就越大。

  吕蒙明白,与孙权作一揖,“是,大王。”

  杜子唯刚坐下不久,连灌了好几杯水,这才恢复了点元气,还没来得及吩咐人去查探鄱阳的动静,吕蒙杀了过来,杜子唯立刻就站了起来,“改主意了?快请吕大人进来。”

  说着赶紧收拾一通迎了出去,吕蒙这会儿那叫一个扬眉吐气。不失礼数地与杜子唯作一揖,“我们大王愿意随魏帝的要求,将称降之处改于城外。”

  这么快就改主意了,必然不是什么好事了。杜子唯郑重地道:“吕大人还有未尽之言?”

  “大王说了,依魏帝所言定在城外,不过,得在鄱阳湖上。杜使,我们大王肯改到了城外,想必到这鄱阳湖上,魏帝不会觉得还有异议吧?”直接把杜子唯甚至是曹盼想说的话给堵了。

  第一个地点否了,好!人家照着你的意思定在了城外,不过是这城外变成了湖上,这也是在城外。人敬你一尺,你总要还人一丈。欺人太甚,说了出去谁都会觉得你过份。

  鄱阳湖,鄱阳湖上!那正是江东将士的长处,恰巧又是他们的短处。

  杜子唯只觉得卡了一口老血,半天没缓过气了。

  吕蒙就像没看到杜子那黑得跟墨一样的脸,笑道:“杜使,江东愿降,自大王而始,我们皆是一片赤诚,万请杜使转告魏帝,莫要辜负了我们一片真心。”

  “大人放心,在下一定会把吴王还有吕大人说的话一字不落的转述陛下。”杜子唯对于吕蒙的继续刺激全都收下了,不亢不卑地还了一句。

  “如此甚好。大王还有一句,若是魏帝同意了鄱阳湖接受我们大王举郡而降,那便定在三日后。杜使是要立刻赶回合肥要句准话,还是歇会儿?”吕蒙问了一句,真是一片好心。

  “日程有些赶,不过无妨,想必吴王要准备的比我们陛下多,我先歇会儿再回。”明摆着吕蒙就是想激怒杜子唯,然而杜子唯也不是吃素的。

  三天时间怎么了,三天时间再赶,那也不差这一个时辰。

  吕蒙看了杜子唯那张已经看不出喜怒的脸色,但是,这样两个消息也足够杜子唯消化许久了,他要驿站呆一个时辰,那就呆一个时辰。“如此,蒙告辞了。杜使好好休息。”

  该说的话都已经说完了,吕蒙也就走了。杜子唯还得客气地相送。

  只是一把人送走,吕蒙立刻吩咐人道:“去,想办法在一个时辰之内把鄱阳的情况弄清楚了,鄱阳湖,将这附近熟悉鄱阳湖的人查出来,有用没用的先备着。”

  话都不必回去问曹盼了,能改了在城外曹盼受孙权之降,无论孙权定在何时,曹盼都不可能再让人改。

  所以,他要做的是弄清孙权手里的究竟有多少的底牌。

  一个时辰后,杜子唯离开江东,迅速地赶回合肥,不过暗桩还是要留下的。

  一回到合肥,立刻马不停蹄地去面见曹盼,吧啦啦的将事情的经过道来,曹盼长叹道:“陆伯言,可惜了。”

  “陛下若是觉得陆伯言是个人才,但拿下鄱阳郡后,收为己用就是了。”张郃不以为然地说了一句。

  “这样的人,朕是无缘收为己用了。他既选了孙权,孙权此生信之用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士为知己者死!”曹盼言之,又何尝不是道破了陆逊的结局。

  孙权活,陆逊自然是活的,反之,若是孙权死,陆逊也绝不可能会降于曹盼,为曹盼所用。

  非是曹盼不如孙权,只是人之忠,一心忠于一人,不移不变不改。

  得至忠之人,得之谓平生之大幸也。曹盼得到了,也并不羡慕孙权,只是可惜了没能早于孙权之前遇到陆逊这样的人才。

  “陛下,那咱们真要在鄱阳湖上接受孙权之降?”既然曹盼并不是非要陆逊不可,比起陆逊的最后的结局来,他们到底要不要到鄱阳湖去才是关键。

  曹盼道:“是。着项龙即刻调船支而来,所有的水军,除了必须守城的,余下的随朕一道赶往鄱阳湖。”

  “诺!”曹盼吩咐,他们皆是应下。速速去安排。

  诸葛亮那头,同样在安排,“让诸军准备,于孙权受降当日,攻克鄱阳郡。”

  “丞相,不是说,我们不宜对鄱阳郡进军吗?”得令的之将提起诸葛亮先前说过的话。诸葛亮道:“此一时,彼一时。”

  孙权定是假降,以降而行刺曹盼,而曹盼因鄱阳郡百姓所压,明知是计也只能亲自去见孙权。曹盼此行凶险万分。

  虽然不太明白诸葛亮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改了主意,然而诸葛亮既然吩咐了,他们也就只能听话地照办。

  曹盼将会面的消息与孙权传了回去,即同意了在鄱阳湖上受降,也同意了孙权定的时间。

  孙权听说后那叫一个高兴,连连地叫好,陆逊提醒孙权道:“诸葛孔明困而不动,如他那般的聪明人,在魏帝于此时夺下南郡,而遏制长江之天险此举可窥,便知魏帝不是一个受人掣肘的人。眼下他不动,正好借我们的手动大魏之根骨,无论我们谁胜谁负,得利的都只会是他。故,不必陈兵应对诸葛孔明。而是要将我们全部的兵力,设于鄱阳郡,杀曹盼。”

  “不错。他们为了对付孤而合作,但是孤还活着,曹盼就把许给诸葛亮的三郡夺回了一郡,南郡确实重要,曹盼要抢回来是她该做的,但也说明了,曹盼与诸葛亮的合作只是暂时的。他们想分江东,也是为了他们可以无后顾之忧,正面相对。而益州势弱,从诸葛亮得了章豫郡后再未兴兵,而且南郡丢失也不抢可见,他很明白自己跟曹盼的差距在哪里。”

  “如此,如果我们能够帮他消耗大魏的兵力,甚至是折了大魏的主力,他求之不得。”

  能叫曹操都赞一句生子当生孙仲谋的孙权,若无智谋,又怎么会有今天。

  孙权看着陆逊道:“江东基业,就靠伯言了。孤以近身而诱之,余下的尽托付于卿。”

  陆逊面对孙权的信任,作一揖道:“大王放心,臣,一定会为大王杀魏帝。”

  如此的局面,谁都没有后退的可能。他们费尽心思的逼得曹盼只能往鄱阳郡来,就是不甘认输,不愿意让江东的大好局面葬送在他们的手里。

  杀了曹盼,只要曹盼不在,大魏必然大乱。孙权举郡而降,这是他做出来的姿态,近身于曹盼之时,是他最好的机会。但是,曹盼也不是省油的灯,至少曹盼不可能不知他的打算,那么,就看谁的手更快了。

  垂死之挣扎,有用无用,总要是拼一场的,拼了还有可能翻身,不拼却只有一死的下场。孙权不畏死,却不能窝囊的死了。

  试过了,若依然没能取了曹盼的性命,再死不迟。

  吴王孙权于鄱阳湖举郡而降魏昭宁帝,天下皆知。

  第352章 火焚鄱阳湖

  鄱阳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孙权两万水军陈船于湖上,曹盼亲率水军三万而来,船行远致,鄱阳湖只见一片船行。临近之时,陆逊高声喊道:“魏帝难道畏于我王诈降,竟领兵三万而来?”

  行船前的人,魏止出列回道:“陆大都督说笑了,非陛下畏于吴王诈降,我们这三万将士,那是来与吴王的将士交接的。既降于陛下了,陛下仁厚,就让将士们都回家看看自己亲人,以慰思乡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