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3节(2 / 2)


  “夫人你看?”

  喜春笑笑,说道:“让林家继续做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他们先前弄了这一出,到底不大叫人能放心下来,除了林家外,再去找一家做木材的作坊,给他们两家都签个契书,这品质一定得达标,也不能用其他的唬弄人,要是我们定下的木材没有了,要换,也必须跟我们商议后再行决定。”

  喜春这招是跟周秉学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头,得有东西来互相牵制,要是全给了其中一家,到时候出事了,确实能凭着契书分个胜负出来,但对他们商户来说,这分胜负的时间,过后的重新寻合作的商家,造成的期间,都是一种损失。

  做买卖的耗费不起。

  花掌柜应下:“这也行,过两日我跟那边说一声儿,这都开春了,其他的木材作坊想来手头也没几个单子了,应该好找了。”

  “嗯,这个你看着办就是。”喜春翻了账册,说起,“薛家那边供应花水还供应得过来么?”

  花掌柜脸上有两分迟疑:“是可以供应过来,但是这几日府城里有人买到了朱栾水。”

  薛家所有的花水尽数供给了周家,周家铺子自己都没上,尽数供给了盛京的铺子和关外等,外边还有花水出来就很不合常理了。

  喜春头一个想法就是,薛家扣下了一部分供给别人?

  “应该不是,朱栾水的价格炒得高,许多小姐夫人们倒是争着抢着买这个,但没货,就是我们的老熟人都登门问过许多回了,叫我们偷偷给一瓶儿的。”

  胭脂铺当然没应,这一个口子开了,其他的熟人夫人们都来了,这买卖还做不做了?只给一个那就是得罪人,“就是早前一直叫我们偷偷给卖上几瓶儿的小姐夫人们,前些时候来铺子上买胭脂,身上用的正是那朱栾水。”

  每月万瓶儿的花水过手,花掌柜实在太熟悉这味道了,就跟他们库里的一模一样。

  只有些许的夫人小姐身上花掌柜闻到过这个味儿,其他的都没有,想来这流传出来的花水也不多。

  “不是薛家干的,那就是做工的偷偷带出来的了。”只有这两个可能。

  不是薛家监守自盗,那就是里边的人偷偷带了出来转手卖了高价。

  这些东西他们经手的多,要真想着偷摸带几瓶出来不难,转个手就能白白得一笔银子,有几个能不应的?

  花掌柜也是这样想的,“人手太多了,监工一双眼也看不过来这么多人。”

  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纪的妇人,约了旁人一块给打个掩护,往胸口一藏,谁还敢收她身的?越是没有的就越想要,这些夫人小姐的点子多,在铺子上买不到,目光就转到了帮工的人身上去,这高价一出,不怕没有人不动心。

  这就是俗称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喜春合上账目:“那你先观察观察,看看流通在外边的多不多,要是不多也就罢了,要是多,这事儿还得叫了薛家出面儿。”

  有法子,自然有漏洞,总不能把路给堵死了的,只要流出来的数目不多,喜春也可以睁只眼闭只眼的。

  他们都能发现的事儿,薛家还能不知道?花水作坊里头,除了帮工的,还有不少小管事、监工、管事,有薛家的亲信儿在里头,周家单子又催得紧,为了揪出来几瓶儿藏着的花水大动干戈的,不划算。

  花掌柜应下,说有了消息就报过来。

  说过了正事,花掌柜还说起他们这些周家的掌柜们过两日要去城外泡汤池,是主家那头给定下的,不要银子,免费请他们去泡一日,也是想答谢他们这些年为铺子上尽力,“他们还在问呢,问爷和夫人去不去的。”

  周秉如今几乎是坐镇在汤池庄子上,庄子上的事儿几乎都是他说了算,陈玉成亲后,陈家给他安排了另外的差事儿,发到盛京去了,沈凌一个人,除了庄子,沈家还有酒楼等买卖要他打理。

  他现在看周秉整日坐镇在汤池庄子上,一副不操心府中其他营生的模样就酸得很,自家的夫人会出诗集有甚用,风头也没出尽,沈姨娘跟弟妹的不合也叫人看了沈家的笑话,还不如会做买卖的呢。

  他就是头老黄牛也迟早要累瘫的。

  花掌柜头一回享受主家请客泡汤池的待遇,把这个天降的馅饼安到了女主子头上,早前些年,他们可没这样享福的时候,对喜春更亲近了些。

  喜春摇头:“我就不去了吧,还没问过大夫我现在能不能去泡池子的呢,我连汤池庄子长甚模样都不清楚的。”

  说出去谁信的,自家的汤池庄子,府城里鼎鼎有名儿的,喜春连见都没见过。

  她决定回头请大夫问问,也要找个时间去汤池庄子上享受享受的。

  待到了晌午,花掌柜请喜春一同用饭,她再三请,喜春也不好拒绝,遂应下了。花掌柜本是说请她去外边吃的,喜春也不好叫她破费,“你们平日是怎么用的,我就怎么用就是了,自己人,又不是谈买卖,不用弄那些。”

  “那、那行吧。”花掌柜再三考虑,这才应了。

  他们平日里吃都是在铺子里,请了街边的闲汉去小食儿店点个饭菜,等取回来后结了银钱,就在铺子后边的小间里用饭。

  不止他们,这所有做买卖的都是这样,掌柜的、伙计们,除了家中有人给送,平日里吃的都是各家的街边小店里的。

  一道蛤蜊饭,十文,鸭血饭、酱肘饭、八宝饭,一到了点,路边的小食儿店子,小铺子上人满为患,得了闲的就去寻了小店小铺,不得闲就多花几个铜板请个闲汉帮着取食儿,用完饭,再抽空把碗给送回去。

  胭脂铺上的两个伙计要看铺子,是请的闲汉帮着取食儿,花掌柜带了喜春去外边转悠,看看要吃甚,还一道一道的介绍点评,喜春还从没看到这样的场景,临到午时了,街道两旁的路上全是推了小车出来的小食店,比那玉前街推出来的还多上许多,熙熙攘攘给堆满了的,有富余的就摆了三两张桌,不富余的,直接站在铺子边儿吃了起来。

  花掌柜吃了好些年小食摊子上的饭菜,各家的味道她闭着眼都能数得出来,谁家的摊子上没有偷工减料,谁家的摊子用料好一清二楚,带喜春去的也都是她认定过的干净摊子。

  有梅花汤饼、拨霞供、润鸡、润兔等,小食摊上的卖家对花掌柜也熟,还跟她打招呼,“许久没见你亲自出来买了,看看要吃甚的,我们这些家的饭菜你都知道,随便选。”

  并没有拢了客人只在自家摊子上买饭。

  做买卖的都图个和气,前后摊子都挨着,一人说,其他摊子的卖者也和善的笑,一旁小娘子们麻利的挽着袖子给打饭菜装碗,收银钱。

  “好勒,我今儿可是随便选的了。”花掌柜跟他们打了招呼,还跟喜春说了起来,“城里也不是大大小小每条街道都是这样,都是每隔上七八条街才有这一处,咋们铺子地段好,四周全是衣裳布匹、首饰等铺子,人多,小食摊就定在咱们街上了,其他街的人要吃,那可得多走走的。”

  她指了指许多路边的闲汉,这些闲汉也是临近午时了才出来的,多聚集在桥下结尾,其他街上不想废这功夫的就站在铺子外边喊一声儿,自然有闲汉去帮着取了食儿送来,一日下来光跑腿儿也能挣个三十四文,够一家开销的了。

  再有勤快点的还能趁着其他时间去码头、铺子外搬抬,一日下来,得的工钱也不便宜。“刘老掌柜可说了,人家盛京地界儿,只要人人勤快,都能混个肚饱汤圆的,说铺子上搬抬的闲汉隔几日还能去水行里痛快的洗上一回,请师傅给按一按的,也不贵,才八九个铜板,几日去一回,这些闲汉们咬咬牙也能掏得出来的。”

  挺好的,“那就点个汤饼和拨霞供吧。”从拥挤满足的人群里穿过,烟火气儿下,喜春指了两个,前一个桌上的客人吃好了,正空了个小桌出来,摊主就请了他们入座。

  “两位坐,你们要的一会就来了。”

  摊子上麻利得很,东西也早就归置过的,一刻不到,她们的饭菜就来了,喜春先尝了口汤饼,花掌柜忙问,“夫人觉得如何?”

  喜春又尝了两口:“还行。”味道确实可以,只是味儿重了些,喜春连月来吃的都很清淡,一时入了口还有些不适。

  在外边用饭的都注重重油重盐,因为要搬抬做活,需要油水重盐来支撑体力,为了迎合他们,小摊上的东西自然在这两样上头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