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9节(2 / 2)


  他还撒谎了?

  喜春叫马婆子下去备了饭,等人一走,直接就板起了脸儿,巧云两个跟着她这么久,还没见她脸色这样难看的时候,忍不住劝:“夫人,东家指不定有什么事儿给耽搁了。”

  “对,许是不好说,这才瞒着的。”

  喜春可不信,干什么坏事才非要瞒着人的,她都不清问他的事,就这他还要藏着掖着的,说是没问题那才奇怪。

  指不定就是涉及原则的问题,在外头给她养着几个妹妹呢。

  她要去“抓奸”!

  “来人,去查查东家现在在哪儿?”

  周家由女主子当家好几年,威信早就深入人心,查一查男主子的行踪,没多久就查出来了的,近得很,就在男庄池子里,这两年汤池庄子规模也有变化,周秉几个也不好一直占着汤池里边的房办差,就在外头修了一间房舍,在男池那边,一般可没女子往那边去,喜春来汤池几回了,也不知道的。

  “除了东家,还有陈家公子呢,也不知道里边有甚么,门是关着的,听说还有女子的声音。”

  喜春没有带着一群人打上门去“抓奸”,她在了解了后,就等着晌午开了饭食,把自己和儿子给喂得饱饱的,还陪着周星星在院子里玩了会儿,等儿子午睡了,这才带着丫头婆子,气势汹汹的往男池走去,朝身后的小厮使了使眼色:“去敲门。”

  “小人这就去。”小厮提前得了令,可不是温婉的敲门,大步走到门口,噼里啪啦对着门板就是一阵拍:“开门开门,有本事关门,就有本事开门。”

  “开门开门。”

  里边当真开了门儿,是一个梳着双鬓的丫头,瞪着眉眼:“干什么呀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谁给你们胆子的!”

  嗬,小厮眼瞪得比她还大,寸步不让的:“我们夫人给的胆子!”

  双鬓丫头朝外头伸了头,见喜春一行,鼓着的火气又些消散了去,嘴里不依不饶的,很是不甘落了下风:“你们夫人又如何,这里也不是随便让进的。”

  喜春直接推了人进去。

  她先四处看了看房里的情形,靠着后边的山,这房舍不宽,但堂深,知道背着阴,就把墙壁上镶嵌着菱形的石窗,让光透了进来,驱散了本该是有些暗沉的房舍,往里好几间隔短,用屏风和纱窗遮挡起来。

  他们动静大,一个大肚子的女子就从其中一间转了出来,嘴里还唤着:“小烟,是谁?”话到嘴边,目光移到喜春身上来,下意识就扶着肚子,“你是谁?”

  “这话该我问吧?”喜春目光在她肚子上看了看,都已经凸起了,四个月往上没跑了。

  周秉跟陈玉两个并肩走了出来。

  见到人,周秉脸色大变,陈玉眉一凝:“周夫人。”

  喜春挺着下巴,指着大肚子:“谁的?”

  周秉几个大步走过来,扶着人:“他的。你怎的来了,用过饭食了吗?”

  喜春也没觉得他说的谎话,四个月往上的肚子,那时候封年节上下,周秉几乎没出门儿的,没这功夫去养美人。

  她一见到人,心底就算过了日子。

  只是,“陈玉的外室小妾,跟你有什么关系,你当好人好事做到陈公子身上来了?帮她照顾外室小妾到连家都不回了?”

  大肚子不乐意了:“我才不是外室小妾,大人都说了,等回去就给我定个位分,按位分算,我可是他小娘。”

  岁节的时候,不止衙门大小官员要聚一场,就是整个州府的大小官员也要聚一场。

  衙门的以周光知府为首衙门大小官员,管着兵营驻军、河道的参将武官等,学政等,道台陈大人作为上席都出了面儿,按往例吃了酒水,又安排了歌舞,人家本是给周光送的,想叫他中招,从他后院里撕开一条路子来,但周光躲了过去,陈大人替他受了。

  周秉不是看在陈玉的面子上帮衬,他这是在给周光扫尾,人现在还没进得了陈家府上,是陈夫人那头还没闹完呢。

  等陈夫人闹完,就该一顶小轿抬进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家里忙,晚上才开始写的。

  ☆、第 109 章

  庄子上头的药种种了下去, 花给全拔了的,去岁庄子上的花开得好,他们一家还特意来庄子上赏过花的, 摆上一桌吃食在花丛中, 几张桌椅围着,就像坐在花上一般,吃着果子零嘴, 看鲜花,闻花香,晒日头。

  周嘉几个还说今年还要来呢, 喜春心道, 小孩儿的记忆力不深,去岁的事情哪里还记得的, 也没应承也没回, 他自己今年想起来了, 提了要求出来:“嫂嫂, 我们今年去庄子上看花放纸鸢吧。”

  城郊放纸鸢的地方人太多了, 转不开身, 虽然放过了纸鸢,但他们还是会拿来比较。

  庄子上有小山头, 还能从小山头上边奔下来, 纸鸢飞得更好,也没人跟他们抢位置,要不时注意要撞到人的了, 城郊还吵,男男女女的声音混成一团,有时候磕着碰着了还要吵起来, 今年他们就不想去了。

  周嘉提了要求出来,几个小的就跟着学了,周星星是已经全然忘记了庄子上已经被种成了药材,自己还在庄上瞎搞,最后母子两个被他四舅给撵出来的事,也跟着几个叔叔闹着要去城外庄子放纸鸢。

  纸鸢是提前采买的,没在楚家采买纸鸢,从乔家和另外两家小铺子上买的,他们买得多,人家还给他们送了一两个当添头。

  去岁喜春还卷进了纸鸢的事中,给楚家的礼退了回去后,楚家有暗地里说过喜春看不上人,又说她收了乔家纸鸢铺子好处的事儿,喜春一概没应,等回头去圈子里夫人办的善事转了圈儿,有夫人就问了句,喜春当场就回了,“这银子在我身上,不是看上哪家就买哪家啦?”

  喜春和和气气的,一脸的笑,并没有因为外边的传闻板着脸儿,还举个例子:“你看我们周家的铺子,东西也是顶顶好的吧,但也没说你们都在我们周家买不是?也没在我们周家的茶坊喝茶?我自己还去明月茶坊里听曲儿呢,这铺子打开就是做买卖的,去哪家买还有要求啊?”

  为人和气,但说的话却不客气,楚家在外头说她看不上人,收了人家银子,喜春转头就说他们太霸道,非要别人都在他们家买,不买就是看不上人,去别人家铺子就是收了别人的银子。

  夫人们在楚家买纸鸢,就是给楚家背后的官老爷给面子,又不是就板上钉钉以后非要在他家了,有了喜春的话,有不少夫人也觉得楚家太霸道了些,把他们给的面子当成了理所当然,之后也不乐意在楚家买了。

  这么多家卖纸鸢的,掏银子的是她们,想在哪里买就在哪里买,又不是没脾气的,谁都不愿叫人摁着头掏银子的。

  楚家那头也没想到造成的是这样的后果,想要挽回印象,楚家背后的经承被罚下去做普通典吏去了,看这位面上的,也彻底转去了别人家,买价目更便宜的去了,楚家的纸鸢铺再也独大不了。

  这些年被压下来的纸鸢铺子相继冒头,像甚乔家纸鸢铺、东门口王家纸鸢铺。

  喜春看他们说的兴致勃勃的,不得不遗憾的告诉他们:“庄子上已经种好药材了,赏不了花,放不了纸鸢了。”

  周嘉丧着个小脸儿,“那我们去哪儿放。”

  “城郊,去温家村呗。”喜春说,那温家村后边的荒山也有一大块儿平地,供他们几个放纸鸢的地儿是尽够了的,温家村整个搬到西边后,村民就在后边开荒,临近的都开过了,没什么高枝密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