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二十七章:不让悲剧重演(第一章)(2 / 2)

谈起滕县保卫战就不得不踢一个人,王铭章,川军第41军代理军长兼122师师长。

说起这个名字知道的人或许有,但并不多,要说陈宝国先生主演的抗战大剧《正者无敌》中的那位霸气师长冯天魁大家或许知道的人更多,而冯天魁的历史原型就是这位王铭章师长。

当时第五战区觉得以孙震的第22集团军守大运河一线足够了,毕竟大运河一线的日军仅仅只有一个濑谷支队而已,兵力也不过是一万余人。

但是第五战区却不知道濑谷支队却是出了名的兵少炮多,濑谷支队虽然只有1万人,但却配属了大批炮兵和重炮兵部队。

该支队除了2个步兵联队自身共有九二式步兵炮12门、九四式37毫米速射炮8门、四一式75毫米山炮8门外,还有改三八式75毫米野战炮24门、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8门、九〇式75毫米野战炮4门、四一式75毫米山炮4门、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12门及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6门。

算算这是多少门火炮?

单单大口径野战火炮就有86门,相当于两个炮兵联队,更不要说各步兵大队还有大量的迫击炮。

更重要的是,濑谷支队还有30多辆九四式装甲车、10来辆八九式中战车,整体独立作战能力极强。论火力强度,驻蒙军的第26师团两个也比不上这个濑谷支队,更不要说是以装备差劲儿出了名的川军了。

而为了守住滕县,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命令第22集团军坚守滕县。但当时第22集团军虽然名义上管辖2个军4个师,但各个师、团建制并不满员。

因为自山西战役后,第22集团军各部队伤亡迄未补充,每旅不过一个团之众,总兵力不过两万员名,主要武器为川造步枪、手榴弹,少数机关枪与数门迫击炮而已。

轻武器不行,重武器匮乏,唯一的火炮只有迫击炮,数量也十分之少。

历史上小鬼子是3月14日正式进攻两下店,向着驻防这一带的第41军第124师、第45军第125师、第127师发动进攻。

由于濑谷支队火力空前强大,虽说川军兵力占绝对优势,但面对猛烈的炮火,川军将士一个接着一个倒下。激战一天之久,川军3个师全面崩溃。

没错,就是一天的时间濑谷支队就将川军的三个师打垮了,可见川军的战斗力有多差!

为了守住滕县,集团军总司令孙震紧急命令第41军第122师师长王铭章为第41军代理军长,指挥第122师、第124师余部坚守滕县。

按照王铭章的部署,第122师负责防守东门、北门。第124师第372旅防守西门、第370旅防守南门。

而攻破川军外围阵地的濑谷支队以主力进攻临城,第10联队配属独立机关枪第10大队一个中队、野战炮兵第10联队第1大队、野战重炮兵第2联队第1大队及三分之一的卫生队向滕县进军。

3月16日,日军第10联队第1大队进攻东门、第3大队进攻滕县南门。第1大队以第3中队为第一线进攻东门,遭到川军第122师官兵的手榴弹的袭击,一时间难以突破川军的防线。

后方炮兵得知情况后,以6门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猛烈射击东门。另一边,第3大队在野战炮兵第10联队第1大队8门75毫米野战炮的支援下,一步一步逼近南门。

2个小时后,日军重炮兵部队将滕县东门炸出一个缺口,第3中队在九二式重机枪、步兵炮的掩护下,强攻东门。眼看日军就要爬上城墙,防守东关的第731团第1营在严营长的指挥下与日军展开肉搏战。

然而,中国军人的身体素质远不如日军士兵。在拼刺技术上,日军从日俄战争后就强调练刺刀战,各个中队、小队士兵都苦练拼刺技术。肉搏战中,川军很快就被日军第3中队击垮了。

攻破东关城墙后,日军以第3中队为右翼、第4中队为左翼向城内突击。南门方面,日军第3大队在野战重炮兵第2联队第1大队的8门150毫米榴弹炮支援下进行强攻,经过一番激战,日军占领南门。彻底占领滕县外城的日军,于17日集中兵力进攻滕县内城。

为了加强攻城兵力,日军第10联队第2大队、第2中队、第12中队于17日下午先后赶到。此时内城区争夺战十分激烈,川军第122师、第124师在代理军长王铭章的指挥下以手榴弹、机枪、大刀片血拼日军,日军则以绝对优势的炮兵轰击滕县内城。没有任何炮兵的中国军人只能凭借血肉之躯抵抗日军,面对英勇奋战的川军,日军难以前进一步。

为了鼓舞士气,日军第10联队长赤柴八重藏大佐来到一线亲自指挥第一队作战。结果赤柴八重藏也很快中弹倒地,被部下送到后方野战医院救治。

城内的战斗中,日军以步兵炮、速射炮、山炮为主近距离射击躲在房屋、民宅内的川军官兵。同时工兵携带炸药,在重机枪、步兵炮支援下,爆破坚固房屋的墙壁。

得知日军攻入城内的王铭章下令第122师、第124师全线撤退。但王铭章率部撤退到北门一带时与日军第3大队第12中队遭遇,一番激战后突破日军包围。

但行进到西关电灯厂时,又遭到日军第2大队堵截,第122师师长王铭章、师参谋长赵渭滨、第124师参谋长邹幕陶等人先后牺牲,随后日军占领了整个滕县。

滕县保卫战之惨烈超乎想象,122师几乎全军覆没,上到师长代军长王铭章,下到普通士兵伤亡惨重,让人敬重的同时却更多的惋惜。

周卫国之前就了解过这场惨烈的战役,当时心里除了震撼就是震撼,因此无论如何他都不会让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