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十章 三全其美之策(2 / 2)


顺便说一句,这位出指控的勇敢议员躲过几次暗杀之后,最后在1936年死于“心脏衰竭”。

赤县中洲这里的天通门就比较简单了,它也没有什么委员会的噱头,其实也根本不用。组成天通门的九大家干脆就是代表扬州,也就是中洲东南经济最达地区里面各地宗门利益的相关家族。

可惜的是,这批金融资本家出现的日子并不长久,至今还没有觉悟到要用印出来的纸头换挖出来的元石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情。

他们没意识到,不过作为旁观者的黎子昇倒是意识到了。

在没有恢复记忆之前,他就经历了那么一场关于“南北战争”的幻境,那场美国内战可是北方工业资本家和南方种植园主之间的惨烈大战,其中战死的人数甚至过了美军在二战中的阵亡。

少年早就隐隐约约觉得有一场战争迫在眉睫。这也是他训练少年先锋队和建立先锋军的一大原因。

在这个时候他当然不知道中洲之外还有妖神在蠢蠢欲动,他防备的是狗急跳墙的荆南本土势力。就算不是解放者军团的战士,聪敏的黎子昇也知道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何况自己父子早就站到了代表着那些势力的荆南粮会的对立面。

所以,他极为不看好这次天通门和天器门这两大天门之间的交涉。

但是不看好归不看好,黎子昇也没真的想让这两家就此来一次荆扬战争。

虽然他是个革命者,面对这样的形式应该是欢欣鼓舞,不过真正的革命者那就必须接受科学唯物主义,实力就是实力。再大的热情也弥补不了实力上的差距。

现在自己就是个小屁孩,还处在这么一个高魔高武的世界,就算给下面的凡人追随者普及了热兵器,根本也不是高阶修者和仙师们的对手。

最好的局面是这两个“反动势力”两败俱伤,可是像自己这样的弱者在纷乱的局面下能有什么作为?连自保都是个问题。

既然时机不成熟,就应该待机而动。

黎子昇“诚心诚意”地给花原淳和王巨君两位天通门中人出了一个好主意。

那就是让他们两家以自己的名义拿出一亿元粮票,入股自家的新义顺堂!

前文书里提到。新义顺堂是铁万山私人出资四千万铁券和黎昭昌的“老”义顺堂合资成立的股份制金融企业。

他老人家用这四千万铁券的投资占了四成股份,按这个计算,那么新义顺堂的股本应该有一亿元铁券,当然他父亲黎昭昌这六成股份主要是营业场所,商业关系,经营方式和自己这个金融人才。再加上一千万元左右的资金。

这样的话,天通门,当然明面上是花、王这两家,出资一亿入股之后就能得到扩充股本之后的新义顺堂一半股份。

理所当然地,得到了粮票投资的新义顺堂就能开展新的业务,那就是铁券和粮票之间的兑换。

说实话,这孩子的如意算盘打得还真是响得不得了。

真要能的成了事的话。那他家的新义顺堂就能以半官方的名义,也就是铁山城铁家和天通门花、王两家的名义,至少是在荆南独家垄断两种通货之间的兑换业务。这样的话,只要随便收点手续费那就已经是日进斗“石”了。

其他好处那就更多了。

先,平白让新义顺堂的股本翻了一番,往外借钱的商业信贷公司会愁自己的钱更多吗?

其次,自家这个票号还能扯上天通门这块虎皮。这就像本来是家城市合作社的新义顺堂,现在花旗银行也就是天通门啦。这样的大块头宣布与其合资。那还不身价斗涨,让他这位黎三公子更名副其实一些。

最后,新义顺堂就此能冲出荆南走向扬州,去扬州开办分号。有了扬州分号,其他地方还会远吗?

就像那位马教主的忠实战友,恩长老,就算自己是资本家。也不意味着自己就不能搞革命吗。反而,自己这个革命者经济实力越强,将来革命的成功希望也越大。

当然了,这件事情也不是只有新义顺堂独得好处。否则谁肯干这样助人为乐的事情。

天通门,其实就是现在主持铁山城的花、王二家也能落了不少好处。

他们和荆南粮会合作,本来就是要打破在荆州天通门粮票被“禁绝”的局面。其实,这个粮票自然是“禁绝”不了的,就是不能公开使用罢了。

现在有了新义顺堂这样一家私人名义的金融机构,那就意味着双方不用在明面上承认对方行的通货,可是也能通过新义顺堂照常进行各种业务。

这样的话,天通门也有了面子,还能有了里子,当然更能赚到票子。

说到个人,花原淳花大公子本来就不愿意和铁家作对,自己的爱妻和一双可爱的女儿还在铁山城呢。他又不是什么能“杀妻证道”的狠人儿,有什么必要和岳家搞得不愉快,一定要和铁三小姐一拍两散?

能让双方有个台阶下,他是头一个赞成。

至于王巨君王公子呢,那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其实他父亲,更确切地说是他们王家背后的势力是九大家中最为激进的那派,声称如果天器门不把铁券给收回去,那就要动真章。不过,王大公子本人就没有这么激进,也就是没有那么高的金融资本家觉悟。

而且因为幼年经历,他和自己家里人处得也没有那么愉快,压根就没想过为家族尽忠职守这码事情,能过得去就行了。

作为半个佛门子弟,他还是那种“上天有好生之德”的善心人。

再加上,他和花原淳自幼交好,不愿意自己的花大哥真的妻离子散。

所以他对这样两全其美的解决方式算是乐见其成,并不怎么反对。

王公子心想,这也算完成了门中托付的让粮票重新“进入”荆南的这项使命。

这三人其实也都知道真正要解决票券之争,还是要看天器门和天通门这两家天门之间的角力,荆南只不过是个细枝末节,根本主导不了大局。

接下来的事情,自然就是说服铁万山铁大城主了。

不过这三人都是灵省人,觉得他老人家实在没理由反对这样的计划,于是决定把这件事情交给黎昭昌却劝说。

至于荆南粮会吗……两位天通门的公子自有打算,不然怎么会通知他们暂缓食盐涨价呢。

不知不觉之间,花原淳和王巨君并不把侃侃而谈的黎子昇再视为孩子,而是把他看做能和自己商谈生意的同辈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