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九十五章 太子监国(2 / 2)

但如今李渊病逝了,李世民却抛开一切政事去处理太上皇的后事,求见无门,这让李业诩有些急得不行。

唉,这李渊还真死的不是时候,周边如此重要的敌情,却连李世民的面都见不到,更别说禀报采取对策了。

李业诩没法,想着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把情况告知太子李承乾,李承乾作为监国的太子,想必可以对此做出决策,若其不能处置,也定会将此情况告知于李世民的。

李承乾肯定每日都会到太上皇面前尽礼,这些事儿可以说于李世民听的。

此时的皇宫到处都是一片犒素的场景,一切都为李渊的病逝而致哀。

太子监国,处理政务的地方在东宫。

李业诩来到东宫明德殿外,却被宫中侍卫拦了下来,被告知太子正在处理朝事,稍后才能进去禀报。

“末将有异常重要的事儿要禀报太子,麻烦将军为我通报一下!”李业诩有些傻眼,以前多次到东宫来,都基本未受到阻拦,李承乾甚至都会迎出来,眼前这名侍卫也曾见过几次,为何现在变得如此了?

“李将军,不是末将不给你通报,实在是因为太子正与几位辅佐的大臣商议朝事,太子吩咐了,任何人都不得打扰,也请将军在此等候…”

“我有重要军情禀报,万一出了纰漏,你我都担当不起!”李业诩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

那名侍卫见李业诩说得如此严重,也不敢耽搁,马上飞跑着进去禀报,过了一会,这名侍卫满头大汗了跑了回来,对李业诩道,“李将军,你进去吧…”

说着这名侍卫擦拭着脸上的汗水,估计是被李承乾骂了。

李业诩走入明德殿,对李承乾和几位重臣行了礼,看到和李承乾一块商议事儿的有房玄龄、温彦博、虞世南、侯君集等人。

看到李业诩进来,几人都停下了话语,侯君集走了过来说,“贤侄,我们正在商议如何厚葬太上皇的事,你有何重要军情?”

“吐蕃国内十余万大军,往东北方向而来,末将估计,定是对我大唐有所图…” 接着李业诩详细地讲了有关的情况,心里窝火,一个死人的事,也比边境的军情更重要?

李业诩把自己写就的情报总结交给侯君集,侯君集再交给李承乾,关于西突厥的情报他也附上了。

李承乾看了,对身边的诸臣道,“诸位,你们觉得此事如何处置好?”脸上有些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

若要备军备战,此事过于重大,虽说李业诩把处理朝事的任务交给李承乾,李承乾处理起来还颇有道,但动兵戈的事儿,李承乾不知道如何决断,也不敢决断。

“若吐蕃人攻击目标是我大唐边境,那我们要做好应战的准备,”侯君集脸上似有喜悦的样子。

“太上皇新丧,实在不宜妄动兵戈,此事我想还是交与皇上处置为好!”房玄龄沉思半晌说道。

“孤也觉得如此,还是交予父皇来决断吧!”李承乾如释重负地说道。

几天后,李业诩被李承乾使人传进宫,转达了李世民的旨意,如此大丧之年,不宜动兵戈,只是严令边兵作好应战的准备,同时交给李业诩一份密令。

密令中让李业诩派出特战队,袭扰吐蕃大军的行进。

李业诩领命后立即去布置行动,除几名教授新一批队员的人员留下外,其余队员在郑仁泰率领下,出前往柏海一带。

过了六月,李世民在群臣奏请下,才重新听政,但诸多事儿还是交由太子李承乾处理。

十月,李渊才正式下葬献陵,谥号大武,庙号高祖,以穆皇后祔葬,加号太穆皇后。

自此,李世民才正式理政,并召李业诩商议对策,这时,特战队也传回来重大喜讯。

然而,宝贵的一年也差不多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