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第480节(1 / 2)





  他长大了,他的长辈就会衰老;他衰老,他的长辈就会离开人世。

  人世间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出生和离别,是为薪火传承不灭。

  秦王政纵然不愿,也无可奈何。

  他只能多思考,多做事,多让垂老的长辈安心。

  ……

  江淮平原的底子很好,朱襄带着人将水利修修补补,引进了秦国的良种,四月寒冻又冻死了土壤中许多害虫,深秋时,江淮平原丰收了。

  朱襄坐在田埂上,看着金黄色的麦田发呆。

  雪姬、小扶苏和成蟜都要参加正月的秦始皇登基大典。他们提前北上和朱襄汇合,今日刚到达项城。

  路途劳累,雪姬和小扶苏、成蟜先在府邸休息,李牧骑马来寻朱襄。

  见朱襄发呆,李牧故意让马缓步靠近,指挥马低头去撞朱襄,把朱襄吓一跳。

  朱襄被吓得差点滚田里去,回头看到李牧骑在马背上哈哈大笑,跳着脚破口大骂。

  李牧笑着下马:“雪姬到了。你不赶紧回去,在这里发什么呆?”

  朱襄道:“到了?”

  他赶紧收拾了一下,抢了李牧的马回家,把自己的小毛驴给了李牧。

  毛驴是北胡那里的特产。

  秦王政从朱襄口中得知了后世西域丝绸之路的事后,派了使臣冒险往西去打探西域的情况。

  这毛驴,就是使臣从西域带回来的“贡品”。秦王政赐给了已经上马不易的荀子一匹后,就只赠送给了舅父舅母。

  舅母身在南秦,路途遥远,赠送舅母的小毛驴还在咸阳。朱襄先骑到了。

  虽然小毛驴是个稀罕玩意儿,但身材比起马太过矮小。朱襄骑着高头大马,李牧并肩骑着毛驴,那场景看着特别滑稽。

  李牧这时候倒是脸皮不薄,骑在毛驴上仰视朱襄,表情怡然自得。

  “你刚刚满脸阴沉,遇到了什么困难?”李牧问道。

  朱襄道:“不是困难。”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刚才心中所想告诉了李牧。

  旁人听了他的所想,可能不能理解。但李牧就算不能理解,也会安静聆听。

  朱襄在江淮平原救灾、剿匪和指导耕种的时候,也重新编纂了楚地的户籍资料。

  所以他很清楚这次旱灾死了多少人——能统计到的冻死、饿死的人就有五位数。若论剿匪时和没有统计到的隐户,就更不知道有多少。

  楚国刚刚战败,又遇到灾荒。楚地满目疮痍,哀鸿遍野。

  秦国在这时组织抗灾,朱襄以迷信对迷信,行剿匪“灭神”之事。四月化冻成了朱襄的功劳,楚地丰收成就了秦国的仁名。

  原本楚国士人因楚王启之死和项燕的反抗,是六国中反秦情绪最高的国家。

  经历了这次寒冻灾害后,楚国平民最先对秦国归心,士人的反抗情绪也被削减。

  再者寒冻灾害让楚国各地都缺粮严重,反抗势力自然也缺粮。他们要么饿死冻死在这场寒冻灾害中,要么去抢楚国平民的物资,然后被朱襄剿灭,成了朱襄声望的踏脚石,也成了秦国仁名的踏脚石。

  这场寒冻灾害对楚人来说是灾难,但对秦国来说正好。

  只要明年再丰收一次,楚人家中有了余粮,秦国在楚地的统治就会变得顺利。

  朱襄原本在思索楚地之后的事,感慨这对秦国竟然是一场机遇。

  而后他在一阵秋季寒风中惊醒,风吹得他一个寒颤。

  他居然冷漠地计算这次灾害的利益,还为其欣喜。

  “在南秦的时候,我会为了楚人遭遇饥荒落泪难受。”朱襄平静道,“现在我亲眼看到楚人的灾难,他们在我心中却只成了文书中的一串数字。我虽还在做救灾之事,但内心似乎已经变得不同了。”

  李牧果然如朱襄所想的那样,只静静倾听,没有出声安慰。

  朱襄道:“或许是身居高位太久,或许是我手中已经掌控了太多人的生死。我虽时时刻刻自省,却还是难免有了变化。”

  他深呼吸了一下,自嘲道:“虽说君子论迹不论心,若只论迹,我还是原来的我。但那是旁人看来。对我自己而言,当我用‘论迹不论心’为自己开脱的时候,就走入了歧路。”

  李牧这时候才问道:“那你想如何改变?”

  朱襄摇头:“我不知道。至少,我的心就算发生了变化,我的行为也不能改变。待政儿当了秦始皇之后,我会继续行走在民间,与农田和农人为伍。或许我心里会向往富贵悠闲,但我必须抑制住自己心中的向往。”

  李牧摇头:“何必?这天下又不只是你一人的天下。”

  朱襄道:“这世上有只能我做得到的事,在这些事上,这天下就是我一人的天下,是我一人的责任。”

  李牧道:“朱襄,你何其狂妄。”

  朱襄大笑道:“你可别说我,灭楚一事,明明可以和其他人配合,你非要自己来灭,你不也狂妄?”

  李牧再次摇头:“我和你不同。”

  朱襄道:“并无不同。你只是因为有王翦,有廉公,还有其他人能做到你现在能做的事,你才如此悠闲。待事只有你能做成,那你就算违抗国君的命令,也会坚持到底。”

  李牧没有回答。